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養生和享受的族群。許多外國人到中國都驚詫這里的美食之豐富,生活之精致。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從前的中國人沒有沙發,他們只坐硬座椅,常見的就是那種高背硬板的紅木椅子的樣式,這種椅子只能正坐。
為何如此會享受的古人不發明沙發呢?要知道沙發對現在的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家家戶戶都不能缺少,我們每天的休息時間幾乎都在沙發上度過。難道是古人不夠聰明想不到?有人說不坐沙發是為了預防頸椎病腰椎病;也有人說是古人道德素養高,正坐的是為了禮儀。其實問題沒這么簡單。
我先來講一個小故事。當年蘇州著名的古琴家吳兆基先生與他人一同受邀參加會議,在當時,蘇州的路還有點坑坑洼洼,一行人下車時,都禁不住顛簸,嘔吐的嘔吐,暈車的暈車,結果高齡的吳兆基先生下車后,彈彈灰就走了。原來吳老在車上一直保持的是正坐,吳老也是一位太極拳大師,正坐是習慣,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讓身體在不好的環境中不受傷害,可見坐姿對人的重要。
虛空中有東西在拉著你的后腦袋
古琴家汪鐸先生授徒有時會帶著學生站站樁再練琴。習武的,習書畫的,打坐修行的,一般上來也不講別的,首先也是要學身體的姿態。這個姿態的要求到底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含胸拔背沉肩,虛靈頂勁。前面的好理解,什么叫“虛靈頂勁”呢?意思是感覺虛空中有個東西在上面拉著你的后腦袋,這樣就可以保證整個身體是正直而松通的狀態。
拔背其實就是拔督脈
這種正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改善頸腰椎改善儀容這么簡單的。我們知道人體有任督二脈,督脈主陽,自后背往上行;任脈主陰,自前胸往下行。此二脈連通好比樹的主干。這里的拔背,其實就是拔督脈,往上生發;微微含胸,含的就是任脈,陰脈以下行收斂為順;這樣一來人體就好像一棵樹,能量場是循行而通暢的,與這個主干相關聯的經脈氣機,四肢百骸才能通暢。不難想像,一個人如果整天歪坐著窩在沙發上,整個任督二脈是扭曲和散亂的,就好比一根盤亂的水管,里面的水怎么能暢通的。中國的古人早就參透了這一奧秘,無論日常,還是練功修行都先講究的是最基本的姿勢。
蔣介石晚年就是每天正坐以養生
有人說坐沙發舒服,其實這種舒服只是坐下去那一下,沙發坐久了很容易越坐越累,身上會酸脹難受。要是正坐的話,可能短暫的時間會感覺有些累,稍坐久一點便會感覺神清氣爽,能消除疲勞,如果你同時心念平靜的話,口里還會生出津液來,這種津液是最好的,所謂的金津玉液就是這種狀態下產生的,是最養人的。散亂在沙發上還有一個弊病,人漸漸的就很容易陷入煩惱思慮。所謂身正則心正,身散則心散,大家可以去體會一下,你的儀態是影響你的情緒心理的。
蔣介石晚年就是每天正坐以養生。我們臨床久了會發現,有些人吃飯睡覺都很規律,甚至也不工作,可還是氣血虧虛很厲害;而有的人奔波勞碌,生活也不能保證規律,可是氣血功能還能保持的很好。其實每天窩在沙發上思慮叢生的,才是最傷害氣血的。所謂血脈通則經脈順,經脈順則心思平,這是一體的。最保養人的其實就是正心正念,這才是最濡養氣血的。一念正則養氣血,一念邪則傷氣血,超過其它力量。中國從前的家教都是很注重禮儀儀容的,現在不這樣了,小孩只要成績好,別的都可以亂來,可以放肆。
道器不二
比正坐更好的是盤坐,唐朝以后椅子才慢慢流行起來,以前的人是以盤坐為主的。有觀點認為,椅子的出現體現了一個文化,甚至人種的退化。那沙發的出現又意味著什么呢?正坐和盤坐的奧妙還有很多,我這里只列舉一二。所謂道器不二,中國的古人早就把大道運用到了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雖然我們可能不知道是為什么,正所謂圣人之道,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已不再那么講究過去的規矩了,很多傳統都被打破,其實這不僅僅是文化層面的問題,它也在對我們的健康和內心,甚至民族的性格修養產生影響。
當下人們都想追求健康養生,又苦于沒有時間和精力,其實很多方法未必會比這一個小小的動作更管用。大家可以試著從正坐開始做起,來改變自己的健康和心念。
關鍵詞: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