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久久久久_真实的国产乱ⅹxxx66v_久久精品国产综合精品_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_日韩综合在线播放_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wǎng)絡 [挑錯/完善]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關鍵詞:論語,里仁第四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筒粫ハ硎艿?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雪公引孔安國批注說,「不以其道得富貴,則仁者不處也」。這是講到富貴,富和貴,富是有錢,貴是有地位,這都是『人之所欲』,哪個不希望得到?但是如果『不以其道得之』,「仁者不處」。這個『不處』就是不居,也可以說不取這個意思,不會取這個富貴。即使富貴垂手可得,但是因為不合道理、不合道義,所以仁者不取。這是孔安國批注的意思。

  何晏也有一個批注,當中說到,「時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貧賤,此則不以其道得之。雖是人之所惡,不可違而去之」。這是講貧賤,貧賤是人之所惡,每個人都厭惡貧賤,都不喜歡貧賤。貧是沒錢,賤是沒地位。何晏批注說,「君子履道而反貧賤」。君子行道,那行道應該是得富貴才對,善有善報,現(xiàn)在反得了貧賤怎么辦?這就是「不以其道得之」的意思。按照這個道,應該是什么?行道的人得富貴才對,怎么會得貧賤?這個道是什么道?因果之道。像《尚書》里面講到,《尚書·伊訓篇》說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你行善你應該得吉祥,作善應該得富貴,不善才會得貧賤,才會遭殃。如果我們也見到,行善的人他反而得了貧賤,這種人也有。這就是說,貧賤是不以其道得之,它跟因果道理似乎有相違背。

  那這是什么原因?儒家講因果,限于一世,人從生到死,所以對這個因果就看得不深不遠。佛家看這個因果,講三世,這就講到圓滿。三世是什么?前世、今世、后世。我們這一生的貧賤不一定是這一生的因所結的果,很可能是前生的因所結的果。前生做了不善,這一生遭受貧賤的苦報。那么我這一生行善,來生得富貴的果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了,善惡終有報。君子明白這個因果的道理,所以現(xiàn)在即使是貧賤,他也安心,絕不怨天尤人。他知道這是什么?時代有否有泰。這個否是什么?運氣不好。泰是運氣好。一個人的命運總是有起伏,有時候運氣好,有時候運氣不好。你要是給那個人算八字,他也會看你,你這個大運、小運、流年,他都能看出來。這個八字是怎么帶來的?前生你所做的善惡果報體現(xiàn)出來的。

  所以君子在好運的時候也不會驕慢,在運氣不好的時候也不會頹喪。在不好運的時候,他依然堅守正道,他不會為了去掉貧賤而做出違反道義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如果身處貧賤的時候,想方設法用一些非法的手段去掉貧賤,那也就把自己所行的道去掉了。所以君子寧守其道,而不去貧賤。這就是所謂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何晏的批注是講這個意思。雖然是「人之所惡」,但是「不可違而去之」,不能違反道義而去貧賤。

  《皇疏》,皇侃的批注說到,「富者,財多。貴者,位高。乏財曰貧,無位曰賤。」這是把富貴貧賤給我們做了個定義。在雪公的《講要》當中,還引用了一位明末清初的大儒他的解釋,他是孫奇逢,他有一個《四書近指》。這里面說到,「『人初生時,祇有此身。原來貧賤,非有所失也。至富貴則有所得矣。無失無所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富貴不可處,以其外來。貧賤不可去,以其所從來。孔子樂在中,顏子不改其樂,全是于此看得分明,故不為欲惡所乘。』孫氏此說大有道理。」

  這是雪公贊賞的解釋。確實,他講得好!孫奇逢先生講,人初生的時候,呱呱墜地,赤條條來到世間,他只能帶著這個身體來,什么都沒有,所以他原來就是貧賤。貧是沒有財,什么身外物都沒帶,所以他是貧到極處,一無所有。賤是沒有地位,一個嬰兒什么地位都沒有。所以貧賤是什么?本來如此。所以沒有什么可失去的,因為已經(jīng)是一無所有了,無有所失。以后長大了,他得到富貴了,富貴才有所得,所以你哪怕只有一文錢,你這一文錢就是你有所得了。你本來一文錢都沒有,你是赤條條來到世間。所以哪怕是乞丐,他都已經(jīng)有所得了。

  諸位想想這個道理,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應該放下得失的念頭。人,每個人都是這樣,本來是無所失的,沒有什么失去的,因為你一無所有,而必定有所得。日后他有件衣服穿,都是他所得。有一粒飯吃,也是他有所得了。他只有得,他沒有什么失去的。因此,「無失無所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如果講無失無所得,這是非道,這不符合道理,為什么?本來應該是無所失而有所得。是有得而無所失,這才對。所以「富貴不可處,以其外來」,這富貴要不要去取?不需要,它是什么?從外面來的。本來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東西,所以何必要去貪圖?那貧賤可不可去?不可去,因為它本來就是貧賤,「以其所從來」,就是與生俱來就是貧賤。

  你把這一點看透了,那你真正快樂無比。為什么?你把得失心放下,你會安于貧賤,不希求富貴,像「孔子樂在其中」。這個《論語》里講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說,吃飯的時候,吃最粗的飯食,喝的是水,睡覺沒有枕頭,曲肱,把手臂曲起來枕在手臂上。這是什么?很貧賤了。「樂在其中」,對那些不義的富貴,孔子看得如浮云一樣,一點沒有貪圖心。「顏子不改其樂」,這是我們常說的,他是簞食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他安于貧賤。這是因為他對富貴貧賤看得分明了,看透了,所以他沒有那個欲念。「不為欲惡所乘」,欲是欲望,喜歡得到,惡是厭惡。一般人喜歡富貴,厭惡貧賤,而孔顏把這些分別執(zhí)著放下,不受這些分別執(zhí)著駕馭,所以他真正得到法喜了。他真正入仁的境界。

  這一章是講君子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不離開仁。前面講到富貴,這是一般人都所希望的。可是如果跟仁相違背,要去得到這種富貴,所謂富而不仁、貴而不仁,君子不會留戀這樣的富貴,他會離開。這個『不處也』,處是當居住的居字講。富貴必須要合道,不能違仁。貧賤,貧賤一般是人都所厭惡的,『不以其道得之』,這個不以其道得到貧賤,那得到貧賤原因是什么?這種的因不善,所以會得到貧賤的果報。但是我們也看到君子有時候他雖然行善、行仁,但是他還是得到貧賤,這似乎跟因果有點相違背,其實是什么?前生的因果,前生造的不善因,這一世得貧賤果報。可是這一生,君子絕不以受到貧賤果報,而去除善的因,所以『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會去離開貧賤,仍然安于貧賤。在安于貧賤當中,還是行仁、行善,那么始終,貧賤最后能夠改,我們說改造命運,這就真正又回歸到道上。

  底下一句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去是舍棄的意思,君子舍棄仁。這個惡,它是念平聲,當何字講,它是個通假字,乎是語氣助詞,惡乎就是何以,「惡乎成名」,就是何以能成名為君子,是這個意思。孔安國,這是西漢的經(jīng)學家,孔子的后裔。他批注中說,「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所以這一句話的意思,「惡乎成名」就是不能夠成為君子這樣的一個名聲了。所以要名副其實,那必須要做到處處不違仁,不舍棄仁。君子的愿望是希望成圣成賢,所以必須行仁!

  那如何來行仁?《論語》里面講得很多,我們看到李炳南老先生,雪公老人,他批注里講到,「君子行仁,未能完全至于仁,首須能近乎仁。」君子還不能成為圣人,但是他正在學習做圣人,到了圣人的時候,這才能叫完全至于仁,行仁行到圓滿了。那么沒行仁行到圓滿之前,首先須要近乎仁,跟仁要相近。「例如恕道,剛、毅、木、訥,皆是近仁。」這都是《論語》里面所講到的。什么是仁?仁者愛人,既然愛人,絕對不會怨恨人、埋怨人,一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叫恕道。你看「恕」字,上面是個如,下面是個心,如其心。如誰的心?如別人的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這叫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不能強加給人;自己喜歡的,也要替別人考慮,多布施,多幫助別人,這近仁了。還有孔子講的,「剛毅木訥,近仁」。剛就是剛強不屈。毅是剛毅果敢,有勇氣。木是質樸,樸實無華。訥是講言語,言語遲鈍。言語要少,動作要敏捷,所謂「敏于事,而慎于言」。這些都是君子人格,都是近仁,這是我們學習的地方。貴在力行,所謂力行近乎仁,這是《禮記·中庸》上面講的,「子曰,力行近乎仁」。學習了圣賢之道,一定要用在我們生活當中。

  隋唐時代的大儒孔穎達先生,他在注疏里面說:「以其勉力行善,故近乎仁也。」一個人能夠努力的去行善,雖然未必是圓滿,但他也能夠近乎仁。善包括很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都是善。佛教里面講到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也是善,能夠力行這些善行,這就跟仁接近了。能接近仁,始終就能夠達到仁。不能近仁,那就等于遠仁,跟仁相去甚遠,那怎么能稱為君子?所以君子不去仁,不能夠舍棄仁。

  下面《論語》里面講到的,『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終食之間」,這講吃一頓飯的工夫,一頓飯之間不能違仁,違仁就是去仁,違背了仁道。下面說的,「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造次,漢朝大儒馬融說是在急劇當中、倉忙當中。鄭康成,鄭玄,他說的也是倉卒。就是急急忙忙的時候,一般人都會忘記仁道。顛沛,這是講到在失意的時候,人總有得意時和失意時,而且失意的時候比得意的時候多。人生也難免會遇到危機,甚至可能要面臨死亡。像現(xiàn)在的災難很多,我們面臨災難,我們的心有沒有舍棄仁?仁愛,愛人的心,有沒有舍離?當危急關頭之際,我們是先想別人,還是先想自己?利害當前的時候,我們是先自利,還是先利人?這都是考察自己有沒有離開仁。君子不可須臾離開仁道,不論是什么樣的情況,在苦、在樂,在閑、在忙,在危、在安,在順、在逆,各種境界當中,都是一片仁愛之心,這個人是君子。

  我們再看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講到的,「此章皆誡訓之辭。若處非道之富貴,去非道之貧賤,便是去仁,便不名為君子。若要真正成個君子,名實相稱,須是終食之間不違,造次顛沛不違。」蕅益大師是用點睛的方式來批注,把這意思一點給我們點透。這一章孔子的意思是什么?是苦口婆心在訓誡我們、教誨我們,教我們隨時隨地不要舍棄仁道,在富貴、在貧賤都不能夠舍離。如果要富貴,想一想,我這個富貴符不符合道義?不符合道義,不應該富貴的,我們把富貴也舍掉。假如因我有富貴,而別人受到傷害,這個富貴屬于非道之富貴。譬如說你去做股票投機的生意,股票的升降給你提供了賺錢的機會,你純粹是為了投機。這投機是什么?賺別人的錢,你的利潤就是別人的虧損,那這個富貴就屬于非道之富貴。特別是搞那些沖擊股市,或者是用這些非法的手段贏取超額利潤,做內幕交易得到的富貴,完全是建立在別人損失的基礎上,這就舍離了仁,所以君子不處這樣的富貴。當然,如果是用股票做為融資的工具,不是做投機,這還能說得過去。

  貧賤,一般人不希望。可是如果君子能處在貧賤中,也能夠力行仁,去幫助別人,那君子寧愿要這樣的貧賤。我偶然有一次出行的時候,結識了一位瑞典的長者,是外國人,不懂說中文。我們同一個飛機,我跟我父親一起登飛機的時候,我父親因為有病,所以身體不太靈活,上飛機的樓梯的時候,這位老者過來幫我們拿行李,攙扶我父親。結果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比我父親大十五歲,今年已經(jīng)八十四,可是身體非常健康,看上去也就是六十歲上下。一問之下,原來他曾經(jīng)在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做過醫(yī)學教授,西醫(yī)、中醫(yī)都通。那次我們是從廣州飛往昆明。我問他,您去昆明做什么?他說去昆明拿緬甸的簽證,然后從昆明到緬甸去。我說您去緬甸做什么?他說我去行醫(yī),義診,幫助那些窮苦的人。我問他,「那您有沒有人認識的,在緬甸有沒有人給您接待?」他說「我沒有,我也不需要。我從來都是走到哪里,就幫助人幫助到哪里,也沒有什么行程計劃,在這里幫助完了,我才走」。那我問「那你住哪里,你總得訂個旅館什么的?」他說「不需要,我走到哪里,都住在那些貧民窟里頭,甚至有時候住在街頭,睡在地板上」。

  八十四歲的著名大學的醫(yī)學教授,選擇這樣貧賤的生活方式,為什么?他說,只有這樣才能跟那些貧賤的人打成一片,他們才能夠接受我的幫助。他說他從來到哪里住,都是選擇最低價、最廉價的方式,實在街頭住不了,住旅館,都是住那個八、九個人同一個房間的,外面用公共廁所的這種旅館,全部的行李就是一個小背包,簡直像出家苦行僧的生活。八十四歲,身體那么健康,他說他能夠一天走三十公里,沒有病。他能夠常常幫助病苦的人,當然他是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這叫無畏布施。他去哪里,只要有汽車可以到的,他絕不坐飛機。他說省下的錢,可以多幫助人。我們遇到瑞典的這一位長者,敬佩得五體投地。他不需要過這樣貧賤的生活,他是教授,工資很高!可是他在這種貧賤,他不去,不舍離,這就是不去仁、不違仁,真正是個君子。所以在這個現(xiàn)代社會里面,我們也看到真有不少的這些君子,為社會做出好榜樣,社會前途還是光明的。

  蕅益大師又說,若要真正做個君子,名實相稱。我們如何才叫真正君子,名實相稱?你得有實際的修為,不是只有一個名號。只有名號,名不副實,這叫偽君子。那么如何做得真君子?「須是終食之間不違,造次顛沛不違」。終食之間,一頓飯這么短的時間,都不違反仁,也就是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心都與仁相應,不管是什么樣的處境,順逆境界當中都不違仁。正如《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里面所說的,「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念是念頭,與仁善相應;思惟是思想善;觀察是行為善。心念、思想、行為都與仁相應,「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二十四小時里面,沒有一刻與不善相應,沒有一刻違反仁道。這樣何止是成君子,成圣人也都不難!

  民國時代教育家江謙先生,對蕅益大師批注有個補注,說到:「讀不以其道為句,不以其道而處富貴,是不處仁也。不以其道而去貧賤,是去仁也,去仁何以為君子?」他講到這個斷句、句讀,應該斷在「不以其道」這為一句,然后「得之不處也」。所以他這個念法,說是「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樣一念,也又有很好的味道,這一層意思我們就更明了。如果不是以道義得到的富貴,得到了,我們也不處富貴。如果還處于這樣的無道義的富貴當中,這就等于不處仁,沒有仁愛心。「不以其道而去貧賤,是去仁也」。如果我們想要脫離貧賤,還要用正義的方法,斷惡修善,改造命運,這是正義,這是以其道而去貧賤。如果想那些偷雞摸狗的,想快速的脫離貧賤而致富,那個不以其道而去貧賤,這個是不道義的,這樣去貧賤,等于把仁也去掉了,舍棄了仁。

  而實在講,貧賤能不能舍棄?不能舍棄。你命中該貧賤的,如果不是說通過斷惡修善,你怎么能夠舍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所以君子只一心去求仁,他不求那些富貴,富貴該有的就有,不該有的求不來,何苦妄求?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就不同了,小人在貧賤中都不甘心,用種種的這些不法手段,想去舍棄貧賤,舍不掉。愈是用不仁的方法,只是愈減損自己的福報,所以真的是小人冤枉作小人,何苦來?這深明因果之后,心就坦然了。

  江謙后面的批注結合佛法,教我們一個具體的行仁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他說,「欲無終食之間違仁,方便法門,無如念佛。念佛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譯云歸依,阿彌陀佛,譯云無量光無量壽正覺也,本性光明壽命無量。故念佛即是念仁,閑忙無廢,鈍慧均能。」

  這是給我們介紹凈土法門,用凈土法門來做到「無終食之間違仁」,真正做到究竟圓滿,念念不違仁。那如何做到?最好、最方便的方法,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個方法、這個門徑,最好不過就是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南無是梵語,譯為中文叫做歸依。阿彌陀佛這也是梵語,譯成中文,阿是無,彌陀是量,佛代表光、壽、正覺,所謂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正覺,佛是覺悟的意思。這個光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用光和壽就代表宇宙當中一切無量。這些都是我們本性當中本來具足的,只是現(xiàn)在我們不能開發(fā)出來,為什么不能開發(fā)?因為有不仁,心中不是純仁,不是純凈純善,本性光壽覺悟就被障礙住。現(xiàn)在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把它開啟出來,念佛就是念仁,就是不違仁,這句佛號代表我們本性無量光明壽命、無量覺悟,這些都是仁。所以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仁,就是念自性。

  真正明了了,就如孔子這里講的,無終食之間違仁,顛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閑忙苦樂都不能夠廢棄,佛號不令間斷。這個法門是真的方便,為什么?誰都可以修,「鈍慧均能」。鈍就是比較遲鈍的,智慧比較低下的,沒有文化的。這個慧是有智慧的,我們講的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等等,都可以修。男女老少,各行各業(yè),沒有說不能修這個法門,沒有說不能念佛的,誰都可以念。你念佛就是念仁,就是歸仁。

  所以底下江謙先生引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說:「白居易詩云:『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這是白居易的修學心得,行住坐臥不離佛號,喜怒忙閑也不廢阿彌陀佛號,一句佛號總不忘,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樣念佛決定能夠成片,成片就是二十四小時佛號不間斷,那就是「無終食之間違仁」。

  念佛跟念仁比起來,念佛比念仁還好,為什么?這底下講,「念仁全憑自力,念佛兼仗佛力,故消業(yè)障、長善根、出輪回、生凈土,利益尤不可思議也。」念仁,那只是靠自己的力量。那么自己業(yè)障習氣重的,往往就會不知不覺違了仁。可是念佛,念佛不僅靠自力,還靠阿彌陀佛本愿威力來加持,這是二力法門,所以消我們業(yè)障。什么叫業(yè)障?貪瞋癡這些習氣就是業(yè)障,不仁的習氣這是業(yè)障。這個習氣業(yè)障能消除,能增長我們的善根,善根就是仁,所謂無貪、無瞋、無癡,不貪瞋癡,甚至幫我們這一生出離六道輪回,往生西方凈土,這個利益真的是不可思議。

  「凈土念佛法門,若在孔子時,早入中國,必當普教修持矣。」這是江謙先生他感嘆,很可惜,大乘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孔子之后五百年了,孔子沒有看到大乘佛法,沒有了解到凈土法門。孔子,我們知道他非常好學,他能「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他能到老子那里去求學、去問道。很可惜,他沒有遇見釋迦牟尼佛,否則,我們也相信他必定會到釋迦牟尼佛那里去求教。那么釋迦牟尼佛看到孔子,一定也傳授他凈土念佛法門。為什么?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宣說,仰仗佛力,能夠很快把我們提升,不僅能夠很快成為世間圣人,也能夠出世間,成為出世間大圣,就成佛了。所以江謙先生說,如果孔子在的時候,凈土法門就傳到中國來,孔子一定會大力宣揚,這是君子行仁的方便法門。

  【評析】

  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shù)氖侄魏屯緩饺カ@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p-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传媒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ts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 日本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狠狠v欧美v日韩v亚洲ⅴ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影 | 欧美成人免费草草影院视频 |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 日韩美女在线 |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网站 | 欧美老妇交乱视频在线观看 |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国产麻豆高潮流白浆喷水免费网站 |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 秋霞在线看片无码免费 | 1级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激情欧美可乐视频 | 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555 |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 一夜新娘第三季免费播放 | 18禁动漫美女禁处被爆桶出水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不卡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 影音先锋熟女少妇AV资源 | 九九欧美视频 |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 91天天干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 | gogo全球大胆高清人露出91 | 亚洲免费看片网站 | 国产真实强奷系列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