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久久久久_真实的国产乱ⅹxxx66v_久久精品国产综合精品_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_日韩综合在线播放_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關鍵詞:論語,述而第七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只用(有一個魚鉤)的釣竿釣魚,而不用(有許多魚鉤的)大繩釣魚。只射飛鳥,不射巢中歇宿的鳥。

  這是講孔子在釣魚的時候,他只用一竿,一根釣魚竿,那個釣魚竿只有一個鉤來釣魚,他不用綱繩或者是多鉤的竿來釣。這個綱繩就好像用網,網的主繩就叫綱,所以我們講「提綱挈領」,就是拉網的時候你把綱拉起來,整個網就收住了。孔子他只釣魚,他不會網魚。弋射就是講用綁著細絲線的箭去射鳥。夫子只射飛鳥,不射棲息在巢里的鳥。

  看《雪公講要》里面引集解,《論語集解》當中說,「孔安國曰:釣者,一竿釣也」,這是講到釣,釣魚他是用一竿,那只能釣一條魚上來,他不會一下釣很多魚,這是一種仁心。「弋,繳射也」,這繳就是綁著細線的那個箭,射那種箭叫弋。「宿,宿鳥也」,『不射宿』就是不射那些棲宿的鳥。皇侃《義疏》里面就講到,「孔子用一竿而釣,則一一得魚,是所少也,若綱橫流而取,則得者多,則孔子所不為也」。這里體現出孔子他仁愛,非要釣魚他也只是一條一條這樣釣得少,盡量減少殺生。如果用網、用那種綱截住河流,然后這樣來網魚,那得到魚很多,孔子不這么做。

  雪公又引《竹氏會箋》,這是個日本人他對《論語》的一個批注,講到,「說文:宿,止也。」不射宿,這個宿是當作止字來講,就是它沒有飛行的那種鳥。「言鳥棲止巢中也」,在巢里頭,「非必夜止也」,鳥在巢里頭,不一定是在晚上牠才回巢,有白天牠也回巢的。「鳥飛集無常所。其日中棲巢者,必伏卵育雛之類。夫子不射之。禮所謂不卵,不殺胎,不夭夭,不覆巢者是也。」這是給我們說明鳥兒白天也會回巢,為什么回巢?多半是孵卵,或者是要養育雛鳥,所以回巢。在這種情形,夫子就不射殺牠。在禮上來講,所謂「不卵,不殺胎」,就是不殺胎取卵,不殺害幼小的生命,不顛覆鳥巢。這都是保全自己仁愛之心。因為天有好生之德,做人也要效法天,不可以濫殺物命,可見得夫子他的教學里面也是主張盡量避免殺生,實在不得已,這是要隨俗,要殺生的話也盡量減少。他跟佛家比起來沒有這樣徹底,這是要隨俗,可是在原則上都是要保護生命。

  雪公又引「物茂卿《論語征》云」,物茂卿也是日本古時候的一位大儒,他是江戶時代人,是十七世紀下半期到十八世紀前期這樣的一位大儒。他有一本《論語征》,雪公有引用。可見得雪公注《論語》,他看的批注上面那真的是看得很多,旁征博引,在《論語》上面下的功夫很深。《論語征》上有這么一段話說,「天子諸侯為祭及賓客則狩」,這是講狩,狩是狩獵,狩獵是天子或者諸侯這種為政之人,他為了祭祀或者宴請賓客的時候他才會狩獵。「豈無虞人之供,而躬自為之,所以敬也。」為了祭祀和宴請賓客,那是為了表示恭敬,所以親自去狩獵,把這些獵物打來做為祭祀及宴客之用。虞人就是看管山林的這些官員,他們負責給天子和諸侯打來獵物,一般是他們來供給,但是天子、諸侯為了祭祀和宴請賓客親自去做,是為了敬、恭敬。

  「狩之事大,而非士所得為」,打獵這個事情只有天子、諸侯才能做,一般人做不了,不能做的。士就是士大夫,他不能夠做狩獵的事情,這不符合禮。「故為祭及賓客則釣弋」,士人不能去狩獵,他到了要祭祀和宴請賓客的時候,他為了表示恭敬親自去籌辦,他就去釣魚,或者是他要去射殺鳥。「蓋在禮所必然焉」,這是為了禮而已。「古者貴禮不貴財」,古人他是重一個禮,而不是重在財,所以為了禮可以舍財,所以「不欲必獲」,獲是獲取,獲取這些獵物,這是講什么?我為了祭祀和宴請賓客,倘若沒辦法獲取這些獵物,譬如說我釣不上魚,我射不了鳥,沒有關系,我已經完成這個禮節。他是重這個禮的,禮是表示恭敬心,僅此而已。

  「故在天子諸侯則三驅,在士則不綱不射宿。」所以這是完全為了完成一個禮而已,這個禮是表法,它不是真要去殺生。這里就講得很清楚,在天子和諸侯來講,他去狩獵,士人只能是釣魚和射鳥。天子、諸侯他狩獵的時候叫三驅。什么叫三驅?就是在圍獵的時候,把三個方向圍起來,露出一個方向給這些動物逃跑。譬如說東南西北,我把東西北方圍起來,南方留個空口,我們去狩獵的時候,實際上是讓那些動物可以跑掉的,跑不掉的那才成為獵物。所以你看禮它是為我們設置,不是讓我們去任意殺害動物的,是我們要留個愛心,給牠留生路,讓牠們跑。我們只是為了禮節,完成這禮節就行了,不是為了殺生。「在士」,士人他們是不綱、不射宿,不能網魚,不能夠射殺那些巢中的鳥。

  這都是什么?沒有辦法的辦法。所以蕅益大師批注里面就點出來,「現同惡業,曲示善機,可與六祖吃肉邊菜同參」。孔老夫子那時代因為已經有了這種禮了,大家人人都這么做,雖然這是一個惡業,殺生是惡業,夫子他不壞世間法,所以他示現跟大家一起造這個殺生的惡業。別人射飛鳥,他也射;別人釣魚,他也釣魚,但是他在這樣的一個惡業當中盡量的委曲婉轉的來保全人的仁愛心。「曲示善機」,機是心機,就是念頭。你看在釣魚和射鳥的時候,還能有善的念頭,是什么?盡量減少殺害牠們,所以不網魚,只用一根竿釣魚,殺得有限。我不射那些在巢中的鳥,憐憫牠們可能還在撫養孩子。這是何其仁也!在這個不得已的情況下,還示現出這樣的善舉,這個跟「六祖吃肉邊菜同參」。

  這個典故大家比較了解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黃梅求法,得了衣缽以后,他做祖師了,當年只有二十四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佛了,然后他拿著衣缽逃跑。為什么?五祖傳衣缽給他,別人不服氣。因為六祖惠能大師沒有文化,不識字,也沒學過什么佛,就光聽了五祖給他講過半部《金剛經》,他就是這么多的佛法學習,竟然能夠得衣缽,大眾不服他,要搶他的衣缽。他逃跑,隱姓埋名,在獵人隊里面生活了十五年。跟獵人在一起同吃同住,能不吃肉嗎?而且六祖惠能大師還要替他們做飯。六祖是佛門的衣缽傳人,怎么還能殺生?那是什么?在獵人隊里不得已,叫開緣,「現同惡業,曲示善機」,跟這些獵人還能夠慢慢的啟發他的善心,讓他們慢慢減少殺生,最后斷殺。所以他做飯,把這些打來的獵物,如果看到獵物還能夠存活的,他把牠放了;那些實在不能存活的,或者已經死了,才去把牠烹煮,供養獵人這些肉食。而自己吃肉邊的蔬菜,他不吃肉,他吃菜,他是素食,吃肉邊菜。你看,這樣的日子過了十五年,真正能夠做到恒順眾生。最后獵人知道他的身分了,他是禪宗六祖,他們個個都回頭了,也學佛了,度人。

  所以圣人示現跟眾生同事,同事這個智慧,一般人做不了,這是菩薩四攝法,四攝法是攝受眾生的方法。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愛語,第三利行,第四同事。布施就是你為他服務,你供養他,讓他生歡喜心,像六祖供養獵人飯菜。愛語是說愛護他們的話,真正有利益他的話。愛語不一定是阿諛奉承、說好話,不完全是這個,是真誠心。不是說只說好話那就是愛語,有時候打他、罵他還是愛語,他能得利益。譬如說父母對孩子,孩子不聽話,父母批評、責罰都是愛語,愛護他才會批評他、責罰他。利行是利益一切眾生的行為。這個利益都是讓他們離苦得樂、破迷開悟的。同事這一個就是跟一切眾生同事,他們做什么你也做什么,這個要高智慧。眾生做惡事造業,菩薩做惡事不造業,他功德是無量的,他能度眾生。我們學不來,我們要跟眾生同事,眾生去殺盜淫,我們也殺盜淫,那我們就墮落了。同事,恩師解釋說我們不是跟眾生同事,我們跟圣賢同事,做圣賢事業,不要跟一般那些迷惑顛倒眾生同事。我們可以修布施、愛語、利行,但是同事只跟圣賢同事就對了。等到我們自己成圣人了,我們也能夠像孔子一樣,「現同惡業,曲示善機」,這真正跟他們同事,那是度他們。

  江謙先生有一個補注說到,「釣弋惡行,殺命傷仁,豈圣人所以教后世者」。圣人只會教人善業,不會教人惡業,孔子在這里為什么還示現釣魚、射鳥,這是殺命傷仁的事業,他教什么?實際上就是在這個惡業當中,還是教人斷惡修善,啟發人的善念。這里下面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弋不射宿也」。這是引用《論語》前面我們學過的話,夫子對人教學很善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是他真正想發憤要學習了,但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時候孔子啟發他,帶他進門。他如果沒到憤然好學的這種狀態,夫子不會啟發他,啟發他沒用,他沒這個心要去求學。所以一定要有發憤求學那個心,夫子才會教。不是說不想教,是他要有這樣的一個地步了,教才管用。我們知道,我們想要跟圣賢、跟老師學習,自己要有一種發憤好學的心才行,否則老師不教你的,教也沒用,就不如省點功夫。

  不悱不發,是學了之后對道理明白了,但是還沒通透、還沒通達,總是有一些朦朦朧朧,不能夠表達出圣賢道理,這叫悱。這個時候夫子一定會誘發他,開啟他的智慧,幫他表達出這個道理,一下子讓他通達。他沒到這個地步,夫子也不會去點他,所以不悱就不發。不憤和不悱是學生他們要做的,要憤要悱,那夫子才會啟和發。弋不射宿,這個行為就是在啟發。看到飛鳥回巢了就不射,這個動作就是啟發人,啟發這些射鳥的人,他不射鳥夫子也不去啟發他。啟發他什么?善良的天性。特別是看到飛鳥回巢要喂養自己的兒女的時候,那夫子肯定也啟發弟子,你看看眾生都有兒女,眾生都愛自己兒女,兒女都愛自己的父母,我們豈能夠讓父母跟兒女之間成為永別?你怎么能夠忍心殺害牠們的父母?這是把他的善良的心啟發出來。

  下面又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接下來講,我們做學生的要懂得舉一反三。這隅就是墻角,夫子告訴你一個墻角,那是九十度直角的,你應該懂得另外的三個角也是直角,你要懂得舉一反三。否則,你要不懂,告訴你一個角是直角九十度,你會問那個角是不是九十度?第三個角是不是九十度?你這樣問的話,夫子就不教你了,叫則不復也,復就是不再教你了。為什么?沒有悟性,沒有悟性的話,教一樣才懂一樣,那要教到什么時候才能夠真正通達?而不教你也是教你,讓你回去悟,我樣樣都教了你,你就不能悟了,把你的悟門給堵了,所以不教也是教,都是在啟發人。「釣而不綱也」,這個就是來教,教人什么?不要貪心,要網捕那么多的魚,而要釣魚就拿一根竿去釣就好了,完成一個禮節。最好像姜太公釣魚,用直鉤垂在水上,愿者上鉤,那是最好的。所以這都是不得已教化人去戒殺,養自己仁心。

  底下江謙先生引了《列子沖虛經》里面的一個故事。前面我們介紹了《沖虛經》,就是列子他著作的一個集本。「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這是在記述齊國,有一家姓田的,應該是大家族,可能是大夫。「祖于庭」,這個祖是出行之前祭路神的儀式,這叫祖。我們講要祭祀天地鬼神了,在自己的庭院里頭祭祀,來了一千人的食客,客人很多。「中坐」,食客是這位田氏養的,過去有錢有勢的人,養了不少食客給他出謀劃策的,像孟嘗君,他食客三千。大家一起參與祭祀,其中食客當中有人,「有獻魚雁者」,供養魚和大雁,是他打來的這些獵物。「田氏視之乃嘆曰」,姓田的這位大夫看了之后很感嘆說,「天之于民厚矣,殖五榖,生魚鳥,以為之用」。他講了這個話,他說上天對我們人民很厚待,你看養殖五谷,大地生養萬物,養活人的有五谷雜糧,大地生出來的還生魚、生鳥這些動物,也是供養人的,以為之用。這位田氏大夫他講的話,我也聽過現代不少人也這么說,說人本來就應該吃肉,天生萬物不就是給人吃的嗎?何必還要吃素?這個不是你最初說的,這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田氏已經說了這話。「眾客和之如響」,食客們都應和,說田氏講得對。如響就是像回音一樣,他剛講完,大家就說,「對,天生萬物就是給我們吃的。」

  這時候,「鮑氏之子,年十二,預于次」,有一位鮑氏之子,是個年輕人,只有十二歲,他的排位排在次等的位置上,預于次,也就是他的地位比較卑微。可是他就大膽上來「進曰」,進言了。「不如君言」,他說我不同意您說的話。「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他講到天地生的萬物是跟我們人類并存的,并生就是并存,只是什么?種類不同,「類也」,就是天生的萬物種類不同,包括我們人在內,我們人也是天地萬物之一。我們也是一類,動物也是一類,類無貴賤,天地所生的萬物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他說,「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只是因為什么?這些不同類的動物,包括人在內,他有大小之分,有智力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迭相食」就是互相成為食物,也就是強者欺弱,弱肉強食。可是要知道,天地本來生萬物都是平等的。「非相為而生之」,不是為了給誰要吃才生天地萬物,萬物應該并存才對。

  底下又說,「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人類獲取這些動物為食,吃牠們,「豈天本為人生之」,難道是天為了讓人吃才孕育出萬物嗎?顯然這位鮑氏之子不同意這個觀點,天地生萬物不是給人吃的,動物與動物之間不同的種類,也不是說天生弱小的動物給強者吃,不是這樣的。他底下舉了一個例子說明,「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如果說強者能吃弱者,是因為天生弱者給強者吃的,那豈不是說蚊蚋,蚊子吸血的,蚋也是吸血昆蟲,牠咬人的皮膚的時候,或者虎狼吃人肉的時候,那豈不就是講天本來是把人生出來給蚊子吃的嗎?或者是把有肉的人給虎狼吃的,是不是這樣?如果不是,那怎么能反過來講,說人吃其它動物是天生那個動物給人吃的?如果按照這種推理,那蚊子咬人、吃人的血,那是不是天生個人是為了給蚊子吃?是不是生個人給虎狼吃?這個邏輯不成立!

  底下又說,「孔子圣人,曾謂不如鮑氏之子乎?」孔子是圣人,他豈能夠不如鮑氏之子,連鮑氏之子十二歲的人就懂得這個道理,就懂得天生萬物是平等的,不能夠互相相殺相食,應該以和諧仁愛這樣的心共處才對,孔子難道不懂?肯定知道。「故知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者,喻言也。」所以夫子他釣魚不網魚,射鳥不射巢中的宿鳥,那都是什么?善巧方便,在不斷的啟發人覺悟而已。他的本意是最后希望人不要去殺生。那有的人他又會問,人不吃動物、不殺生,因為動物牠貪生怕死,牠有生命,所以我們不能殺牠。那我們吃素,植物也是生命,吃植物為什么又可以?談到這個話題,用這章來講就很合適了,這什么?蕅益大師講的,「現同惡業,曲示善機」。人生到了這個世界上來,那真的就是業力受身。你來這個世界不得不造業,肯定要造業,造業盡量不要造惡業,盡量造輕一點的業,不要造重業。吃植物是不是造業?也是造業。

  佛勸我們要離開娑婆世界,離開六道輪回,那你就不用吃這個世界上的菜了。你要吃,說明你跟這個世界結緣了,沒辦法,因為你必須要養這個身,用這個身來修道。所以我這個身留在這個世間不是為了享受,所以懂得吃,你盡量吃那些少造業的。植物和動物比起來,植物無情,動物有情,所謂有情就是牠有靈魂,牠有貪生怕死的念頭,牠有恐懼、有痛苦。你殺害牠,牠有怨恨,牠要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輪回就是冤冤相報,所謂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今日吃牠半斤,來生還他八兩,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為什么?因為跟牠結了這個怨業。

  植物它沒有這個怨恨心,它沒有靈魂,它屬于無情生命,所以吃它就不會跟它結什么怨恨。雖然也是造業,反正你在這個世界上吃東西就是造業,沒有說不造業的,這造的業就輕了,相對比吃肉就要好很多,這都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就好像你這吃肉里頭,給你兩種選擇,一個是吃豬肉,一個是吃人肉,那你吃哪一種?那你是不得已,只有這兩種,你肯定只吃豬肉,不要吃人肉。吃動物和吃植物就是這樣,兩種選擇,那當然我們就吃植物,不吃動物,造業造得輕,就這個道理。這就是什么?曲示善機。連佛來到這世間給我們示現他也吃,祖師大德他們也吃,吃素,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曲示善機。知道我們要養活這個色身修道用的,你不吃它就死了,你沒成道業就死了,那還要輪回,輪回下輩子造業更重,不如現在少造點業,出輪回。這真正是委曲婉轉的設善巧方便,是這么個道理。那實在講,我們對植物也是應該愛護。在《戒經》上講,「清凈比丘,不踏生草」,真正的修行人有愛心,見到小草都不忍心踏上去,除非是沒有路走,不得已才踏。只要有路走,哪怕是繞遠路也不能夠踏生草。這都是仁愛之心,萬物跟我一體,盡量不要傷害一切萬物,哪怕是無情生命,甚至山河大地,這些土石我們都應該愛它,真是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

  這一章主要教我們要斷殺業,即使一下斷不了,慢慢、慢慢的斷。譬如說我們一下不能吃素,先吃三凈肉。三凈肉是動物,你不見牠被殺的時候的樣子;不聞殺聲,牠殺害的那個叫聲你聽不到;而且這個也不是為我所殺,專門為我殺的不能吃。這叫三凈肉,這個造業就比較少一些,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吃三凈肉就比吃專為你殺的好。現在人吃海鮮都得挑活的,還要特別讓那個伙計把魚拿給你看看,是這條,專為你殺,造業重。慢慢從吃三凈肉,再吃譬如說一個月吃個六齋日、十齋日,慢慢、慢慢斷掉肉食。這樣的話,你能夠戒殺斷惡,你是無畏布施,你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你看我們恩師吃素吃了五十多年,現在八十四歲,身體健康,無畏布施的結果。

  【評析】

  其實,只用有一個魚鉤的釣竿釣魚和用網捕魚,和只用箭射飛行中的鳥與射巢中之鳥從實質上并無區別。孔子的這種做法,只不過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罷了。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p-sky.cn]

  綱:大繩。這里作動詞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繩,在大繩上系許多魚鉤來釣魚,叫綱。

  弋:音yì,用帶繩子的箭來射鳥。

  宿:指歸巢歇宿的鳥兒。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p-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aa在线 | 美国久久精品 | 热久久久 | 国产a一级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黄色一级片视频 | 人与动人物XXXX毛片老司机 | 欧美人牲口杂交在线播放免费 |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 性视频网站入口 |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人人妻人人 | 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蜜桃视频在线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影视 | 成年免费视频播放网站推荐 | 免费精品国产福利片 | 第一次破處在线国语视频播放 |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 | 无码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午夜做受体验区 | 91性视频 | www久久精品| 狂野欧美性猛交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 在线观看免费毛片 | 欧美不卡区| 97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 天天艹逼网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 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手机版 | 日本熟妇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经典久久久 | 超碰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片福利视频 | 欧美性另类69xxxx最新章节 | 视频在线色 |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