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關鍵詞:論語,述而第七
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這個「反」是講重復。在古時候宴客的時候,主人往往會與客人互相之間和歌,這種文娛活動就跟現在有點相像,現在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往往也會獻上一些文娛的節目。不過,古時候的節目是思無邪的節目,真正是純善的,沒有靡靡之音。所以孔子招待客人的時候有歌、有和,和就是跟人家和歌、對歌,這是在古禮上有這樣的做法。這里講『子與人歌而善』,就是孔子與客人一起歌唱的時候,如果見到客人唱的歌很好聽、很美,這里講的很善,這個善一定是思無邪,這個是善的根本。如果有產生邪思、邪念的這些歌曲,那就不善了。所以內容一定要善,這是最根本的。其次它的音律也很美麗動聽,這時候孔子必定請客人再歌唱一次,『必使反之』,反是反復,像現在人用英文詞叫encore,encore讓你再唱一次。為什么要請客人再唱一次,然后自己再和之?這是孔子虛心學習,見到好的一定虛心學習,他也要學這個歌、學這個韻律,這是孔子好學。
古人有和歌的,也有和詩的,這都需要什么?親自來和,不是請人去和,請人來和那就失禮,不是真正的禮?!吨熳蛹ⅰ防锩嬷v到,「必使復歌者,欲得其詳而取其善也?!埂副厥狗粗?,就是必使客人再唱一次。那是什么?孔子希望能夠更加細致的學習,學習更詳細一些而取其善,見善則從之,這是夫子好學的一個表現。他好學包括學六藝,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歌唱這類的屬于樂,所以孔子要學習。
「而后和之者,喜得其詳而與其善也?!箍鬃訉W會了,跟他和這個歌,這時他很歡喜,已經得到、學到這個歌了。而又鼓勵客人繼續往善的方向努力,與其善,跟他一和歌,這是鼓勵他?!复艘娛ト藲庀髲娜?,誠意懇至,而其謙遜審密,不掩人善又如此。」朱子總結得好,說從這樣一件小事上就能見得圣人從容氣象,他的氣象是講的氣質,講他的風度。從容怎么得來的?沒有私心、沒有嫉妒,真正是見人之善如己之善。所以他向善人學習,而自己努力來學這個善,誠意很懇切,「至」是極處,懇切到極處,毫沒有任何私心雜念,真正做到了思無邪。而表現出來的謙遜審密,這是他好學。又「不掩人善」,一般人難免有嫉妒心,看見人家有善自己反而放不下,只希望自己比別人善,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善,看見人善要掩蓋人家,甚至打壓人家,那這是小人,不是君子。
孔子在這里給我們顯示君子之風是不掩人善,鼓勵人繼續行善?!干w一事之微,而眾善之集,有不可勝既者焉,讀者宜詳味之?!惯@里講一事之微,你看就是宴客的時候和歌這么一件小事情,很平常、很微小的事,但是已經顯出圣人眾善之集,集就是集合于一身。圣人的心是純善,因此行為純善,無論事有大小,但是善總是一致的,大事也是體現出善,小事也體現出善,一味的善。這個確確實實值得我們認真的學習、玩味,細細的去體味夫子存心。而事無巨細,我們都應該去反省自己,有沒有像夫子那樣好善、好德,好學、謙遜,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君子、成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