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久久久久_真实的国产乱ⅹxxx66v_久久精品国产综合精品_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_日韩综合在线播放_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wǎng)絡(luò) [挑錯/完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關(guān)鍵詞:論語,泰伯第八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這是曾子評價什么人才能稱作士人,士人還沒到達君子的境界,士人是在求學的人,讀書人。『士人不可以不弘毅』,這個「弘」是講廣大,這是見識學問要廣大。「毅」,根據(jù)包咸的批注說是「強而能決斷」這叫毅,剛毅、堅強,能夠決斷。決斷什么?斷掉自私自利,斷掉名聞利養(yǎng),斷掉五欲六塵,斷掉貪瞋癡慢,你才能夠剛毅。有那些東西綁著我們,剛毅不起來。所以《易經(jīng)》上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就講毅。所以士人不可以不弘毅,因為什么?『任重而道遠』,責任重大、使命重大,而道路卻很遙遠。什么樣的責任重大?這里告訴我們,『仁以為己任』,以行仁做為自己的任務(wù)、自己的使命,所以「重」。行仁這個使命是最重大的,不僅自己行仁,還要向社會推廣仁道,讓大眾一起行仁。『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個大的使命我們一直要肩負著,一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這個「已」就是停止,所以這個是遙遠,一生的投入。

  我們現(xiàn)在立志走這個圣賢道路,希望什么?也像曾子這里講到的,以仁為己任,死而后已。這一生也選擇定了,真的沒有任何的這些其它的考慮,就是一心一意來弘揚圣賢教育,尤其是佛法,還有儒家。而弘揚最重要的,自己行仁。自己要是沒做到,那個弘揚很有限,僅是皮毛,不可能深入。所以「弘毅」第一表現(xiàn)就在于自己力行仁道,斷惡修善,對圣賢教誨做到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干,這是你弘毅的表現(xiàn)。

  這章每每讀起來,總感覺到一股正氣生起來。曾子講這個話,之所以有這種感染力,因為他本人做到了,他教導(dǎo)我們也像他一樣去做。這個『弘』是講自己見識學問一定要廣大,這是從好學中得來。真正好學是天天不間斷,時時刻刻都不間斷,絕對不會墮自己青云之志,志在圣賢。不管是在通達的時候,還是在窮困的時候,志向都不改,這是講到「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其志」。這個『毅』就是講自強不息,哪怕是普天下之人都不去行仁道,我還是要堅持,這就是毅力。他之所以有這分堅持,正是因為他有這種使命感,他負起重大的責任、任務(wù)。什么任務(wù)?在天下推行仁道,弘揚圣賢教育,而這條路很遙遠,一生要堅持,所以這里講『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這是真正一個士人他所做的事業(yè)。

  在古代一般人都有四類工作,所謂是士農(nóng)工商。士就是講讀書人,士人;農(nóng)是農(nóng)民;工是這些工人、工匠;商是商人。那農(nóng)工商都屬于生產(chǎn)營利的人,而唯獨士人不生產(chǎn),那他做什么?他的事業(yè)就是全力在學道。學好了,他就去弘道,這是他的志向。所以這種人,在社會上最受尊重,他不為名、不為利,就一個目標,志于道,他自己修德立身,為世間人做好榜樣,他的工作就是教學,把圣賢的道理教給大家,他做老師的,所以人們尊重他。他做老師,他也不收學費,天天教學教得很辛苦,一天上好幾個鐘點課,一分錢學費不收,全是義務(wù)。有想學的心的那些人,他們自己自動聚集,士人也不會去招生,因為圣賢的學問是師道,師道有它的尊嚴,就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他不會去招生,你不請他他自己去教,不會這樣做。只有你來求學,你有求學的心,你才能學得到;你沒有求學的心,我怎么樣去教,教不進去。學者要有誠敬心,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就是師道。

  士人他不收任何學費,也不要出名,也不要利養(yǎng)。有的人是富家子弟,家里有條件,他還能供養(yǎng)一下老師。如果是沒有條件,家里貧寒的,老師不僅不收他的學費,甚至會倒貼幫補他。因此,老師真正受世人敬仰。他這個德行做出來,不做出來怎么可能服人?所以古代士農(nóng)工商,把士人排在第一位,跟現(xiàn)在不同。現(xiàn)在最尊重什么?有錢人,商人有錢,現(xiàn)在是倒過來了,商擺在第一位,過去商擺在最后,不一樣。說老實話,現(xiàn)在真正的士人也沒有了,上哪找以仁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真有這樣的人,自然大家尊重他,肯定會把他推到第一位,現(xiàn)在沒有了。現(xiàn)在學校里的老師,他們都是要工資的,而且真的都要錢、都講錢。我過去在大學里教書,也受了這種污染,出去一堂課講一個小時,他們至少給我六千塊錢,我才愿意干。你看這都是賣了,士人都變成商人,所以不受人尊重,這也沒話說。現(xiàn)在?放下了。把那個工作辭掉,真正來學一下做士人,所以教學一分錢不收。我也不要錢,錢已經(jīng)對我沒什么用處了,我連銀行賬戶都關(guān)掉了,沒用。我跟恩師學習經(jīng)教,因為我自己沒有工作、沒有收入,跟著恩師當然也沒辦法給繳學費,恩師也不需要。甚至老人家有時候還給我一個紅包,讓我有點零用錢,還幫補我。

  現(xiàn)在做這個工作,還真有點像士人的工作了,以仁為己任,也是立志死而后已。一日不死,一日不休,天天就干這個,干得很來勁。天天,你看現(xiàn)在每個晚上兩小時,逢二、四、六、日再加兩小時,一天兩到四小時講課。在以前大學沒這么多課程,我一個禮拜就上六個小時課。過去在大學里面很自在,禮拜六、禮拜天那肯定是放假,一個星期上兩堂課,每堂三個小時,上完了,你愛上哪上哪。還有寒暑假,寒暑假加起來有三個月。那工資也不錯,工資很高,而且可以到處旅游,我參加很多學術(shù)會議,那都是公家給錢。現(xiàn)在,真的是跟過去沒得比。現(xiàn)在是沒有星期六、沒有星期天,天天都是工作日,星期六、星期天還特別忙,上四個小時課,又沒有錢。人家看你這是何苦來?這是什么?人各有志!過去雖然是在大學教書,不能稱為士人,沒有資格叫士人。你看士人這里講的,「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這才叫士人。現(xiàn)在有點像個士人的樣子,在學著做士人了。所以心里面很歡喜,真正有點體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味道。

  生活現(xiàn)在也很簡單,每天吃兩頓飯,都是早餐自己做,午餐是協(xié)會供給,晚餐也就不吃了,因為往往是晚上都要上課,也沒工夫吃飯,也用不著吃飯,慢慢習慣了就斷掉了。雖然生活很簡單,住的很小的一個套間,天天生活是特別有規(guī)律。不規(guī)律不行,你得趕著那個時間點,天天重復(fù)同樣的工作,但是不覺得枯燥、不覺得乏味。為什么?淺嘗到一點法喜。夫子講的樂在其中,顏子的不改其樂,真有點體會了。這種體驗,覺得那種快樂,真的超過世間的名聞利養(yǎng)帶來了快樂,那簡直是不能比。名聞利養(yǎng)的享受那只能叫刺激,帶給你的是讓你有一種虛榮的感覺。但是學習圣賢教育里頭得到內(nèi)心的充實、喜悅,完全不一樣,味道不同。兩種味道比起來,那真是古人講的「世味哪有法味濃」!真正嘗到這個味道,真的不會停止了,叫欲罷不能,停不下來了。那肯定我們想到,這樣下去死而后已是必然的,不到死都不會停。

  就像我們恩師一樣,你看他干了五十多年,從學佛,二十六歲學佛,到明年整整六十,一個甲子,他還是樂此不疲,天天也上課,現(xiàn)在八十四高齡,天天上課不斷。有時候我們做弟子的會勸導(dǎo)他,老人家別太累了,可以歇一天講一天。「不行,這是我快樂的源泉!」停不下來,真正是死而后已。這個死而后已,不是說他覺得很苦,忍著那個苦一直到死為止,不是,他樂!他樂,他才能夠做到長時的、長期的堅持。如果沒有這種樂,那要堅持確實是不容易。所以,以仁為己任這個樂,不是世間人可以能夠體會到的,而你真正得到這個樂,你就不會停止。

  曾子本身給我們做個好樣子,雪公在《講要》里面就提到他一生行孝道。這是前面一章《論語》就講到了,本篇里面的第三章,他對弟子們講,「啟予足,啟予手」。他是臨終之前讓弟子們把棉被打開,看看我的手腳、全身完好無缺,這是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得來的,一輩子行孝道,真正做到了身體發(fā)膚,不敢毀傷。所以他說,「而今而后,吾知免夫」。臨終的時候才說「免夫」,免就是說以后可以免了,不用再做了,到了生命的盡頭,死而后已,這是他行孝一生。

  曾子也是非常講禮的,在生死關(guān)頭也絲毫不失禮。記載里面就講到他在病重的時候,魯國的大夫季孫子為了表示對曾子的敬意,你看大夫們都很敬重曾子,前面一章,第四章,孟敬子去探望他,季孫子也問候他,給他送來一張大夫?qū)S玫闹裣T铀皇谴蠓颍炊Y來講,他不能夠用大夫?qū)S玫闹裣@是違禮的。可是他得了重病,臥床不起,人家給他鋪上,他睡在上面,結(jié)果被他的一個侍童看到了,指著這個席子問他的學生,「這是大夫用的竹席嗎?怎么這么光澤、華美!」他的學生就講,「你別說別說」,想瞞著老師,因為這個竹席肯定是比較舒服,做學生的想讓重病的老師睡得好一點。結(jié)果那學生想制止侍童這樣講,還是被曾子聽到了。曾子聽了之后非常吃驚,說「這個席子是季孫賜給我的,但是它是大夫用的席子,我現(xiàn)在要把它換下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坐不起來了,沒有力氣換席子了。」于是他就讓兒子幫他換席子,他兒子對他說,「父親,您病情這么重了,身子不便移動,等明天天亮了再換吧!」曾子對兒子說,「你愛我不如侍童!君子愛人是用德,小人愛人才只顧眼前的舒服,趕快把這個席子給我換下來,讓我能夠守禮而終,就足夠了」。他兒子只好遵照父親的指令,給他換去了席子。結(jié)果把曾子抱起來,換好了,準備要讓他躺下去,沒等身子躺穩(wěn),曾子已經(jīng)去世了。你看,在臨終的時候還守禮。最后他是沒有違反禮,他走也走得安詳,這真的叫死而后已,一生做到了仁,做到了孝,做到了禮。所以他老人家講這句話,自己是給我們做出好榜樣來了,感動力就強,讓我們看了之后,就讓我們生起效法的心,生起浩然正氣。

  現(xiàn)在士人簡直是鳳毛麟角了,到哪里找?打燈籠都找不到,與其希望別人做士人,不如自己做,自己真正要做到以仁為己任,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要有使命感。我在二000年,我還在美國教書的時候,跟母親從美國飛到新加坡,拜訪恩師上人。老人家見到我來很歡喜,在他的小寮房,在那個小圓桌上,那圓桌只能坐三個人,很小,請我們(我和母親)吃湯面,晚餐是湯面,他不吃晚餐,陪著我喝水。我們倆就吃湯面,那湯面是很稀的,就是非常清淡的晚餐。之后大家一起聊天,我向恩師請問,我是抓住時機趕快請教,我問老人家,我簡單的報告了一下我的近況,「現(xiàn)在博士畢業(yè)了,在美國大學教書,我們應(yīng)該怎么樣來學習?」恩師對我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話,說「要有使命感」,二000年說的這個話,十年前,印象非常深刻。

  什么使命?「仁以為己任」,要有這個使命感!我們?yōu)槭裁匆獊淼竭@個世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要來做這個事的。在這個世間,我們自己成就,還要弘揚圣教,幫助社會大眾一起成就,那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立志。這個「弘」,我們也可以解釋為弘大的志愿。正如佛法里講的,菩薩四弘誓愿,第一就是「眾生無邊誓愿度」,這是我們修學的推動力;第二是「煩惱無盡誓愿斷」。因為有立志,所以斷煩惱就天天不間斷。每天我們就做反省、改過的功夫,天天不離圣賢的教誨。在我跟恩師認識十多年來,真的基本都做到天天不離經(jīng)教。雖然不離經(jīng)教,還是很多煩惱習氣。要是離了經(jīng)教,那真的就不是人了,自己都已經(jīng)沒法想象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了。古人講,「三日不讀圣賢書,則面目全非」,那是在古代的社會,還比較清凈,沒那么多污染。現(xiàn)在是一日不讀圣賢書則面目全非,我真正是有很深的感受。

  這一段時間來,讀圣賢書,深入經(jīng)教,天天聽經(jīng),進步比較快。好了,有一段時間停下來了,可能會很忙,或者種種原因,聽得少了,立刻就掉價了,那退步,比原來的起點還差。然后要重新用圣教洗刷自己的這些過失,改過、懺悔,再慢慢上來。這修學是進進退退。為什么進進退退?因為這個力度不夠,到現(xiàn)在我還深感覺到這一點,現(xiàn)在我基本上一天有十個小時不離圣教。就拿今天來講,我講課就四個小時,還有聽我們恩師兩個小時,這就六個小時;完了自己還讀經(jīng),我讀《無量壽經(jīng)》一小時;還拜佛,基本拜一個小時,你看這就八個小時了;然后還備課,備課得有四個小時,十二個小時,這樣干,還勉強能夠看看自己的樣子,不至于面目全非。現(xiàn)在這樣專職干,還是有習氣,不能夠完全克服,念頭里頭。雖然說身體不造作惡業(yè),口里也不說那些惡語了,我除了講課以外,其它時間基本不講話,惡行、惡言基本斷了,惡念還有,貪瞋癡慢疑等等的這些惡念降伏不住。所以你看沒有大劑量的熏習,成就不容易!惡念一起來的時候,立刻就要把它對治,放下。但我相信這樣功夫用得久了,雖然自己業(yè)障習氣重,還是能夠有一天把這些習氣降伏住。先斷惡念、執(zhí)著,最后把分別斷掉,妄想也斷了,你就成就了,你就是圣人了。所以這個講毅力,弘講的是志向。毅是真正鍥而不舍,在修學的當中,起起伏伏,但是不退心、不氣餒,屢戰(zhàn)屢敗,還要屢敗屢戰(zhàn),降伏自己的習氣,就好像跟千萬敵人做斗爭一樣,你要不戰(zhàn)勝它,就被它戰(zhàn)勝。格物的功夫,格就是格斗,跟自己物欲、煩惱、習氣格斗,把這些念頭格除盡了,我們的心地才恢復(fù)純凈純善。

  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說,「弘毅二字甚妙,橫廣豎深,橫豎皆不思議」。蕅益大師贊嘆曾子用這兩個字,弘毅。弘是講弘大,弘大是講在橫面上的、空間上的。廣,廣是廣大無邊,橫遍十方。豎是講時間上的,豎深,豎窮三際,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個深講到念念不離圣教,念念好善好德,這是跟佛法里面講的,菩提心里面的深心是一個意思。深心就是好善好德。「橫豎皆不思議」,這不思議是無邊的、無際的,涵蓋整個宇宙一切時空。這講我們的志向廣大,修行功深。下面又說「但死而后已四字,甚陋」,蕅益大師評價得很中肯,贊嘆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這個講得好,但是「死而后已」講得就不夠那么好了。這是因為曾子所學有局限性,他學的是世間的學問。世間學問到他這種地步,可以說很圓滿了。這世間只講一世,從生到死而已,所以他只講死而后已。已,就是停止了。那實際上死還不是已,死了還沒停止,這一生死了,還有來世,生生世世,生生世世都不已,這才是真正的弘毅。

  所以菩薩四弘誓愿,發(fā)的愿,那可不是一生一世,是盡未來際,無量無邊劫都是這個誓愿。剛才講到的「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這是講到修行的功深;「眾生無邊誓愿度」,是講的志向之廣大;「法門無量誓愿學」,這也是講弘,所以學問、見識要弘大;「佛道無上誓愿成」,這也是講毅。四弘誓愿頭兩句和后兩句,各講一個弘毅。佛道無上誓愿成,佛道是佛,中國人講圣,圣道無上誓愿成,這個圣是出世間大圣。盡未來劫,不成圣道那我不罷休,這個叫做弘毅。所以哪是死了以后就停了?這四個字用得不好。蕅益大師在這里把這個意思往上提升,所以佛法幫助儒家提升。

  他講「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便是死而不已」,所以曾子還沒到孔子的境界。孔子能說出「朝聞道,夕死可矣」,曾子他沒有真正體會。什么道?這個道就是自性真如之道,《中庸》里面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那是知道不生不滅的本體了,這個本體就是我們的性,靈性不滅。我們的肉體會死,肉體是一個暫時的,也不是自己,身體不是我,它只能說是我所有,像一件衣服一樣,它老了,不能再用了,就把它換下來,再換一個新衣服,但是我們的自性是不滅的。所以你真正了解自性才是自己,這叫聞道,你就不會執(zhí)著身了,那夕死可矣。聞道了之后,立即死都沒有問題,為什么?根本沒生死,你已經(jīng)了解生死的是這個身體而已,我們真正的自性不滅,不生不滅,那叫了生死!了是明了,你真正明了了,哪有生死!自性是如如不動,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是我們真正的自己。所以孔子聞道,他也就超越生死。所以「死而不已」,這個死是講身體,身體死了,他求道還是不已,不停止,生生世世常修圣道,直至圓滿成大圣而后已。

  「又云:『未知生,焉知死』,便是死生一致。」這個話是孔子對子路講的。子路有一天心血來潮,向夫子請問,「敢問死」,死的學問很少聽夫子講,他突然想了解了解死了以后是怎么辦。夫子回答他,「未知生,焉知死」,你生的學問還沒弄清楚,還想弄清楚死的學問,換句話說,死的學問比生的學問更大,那是輪回。真正什么在生死?只是你肉體在生死,你舍身受身而已,還有一個不死的,不死的在哪?就在你那個生死的身中,在你那個能生死的身體當中有一個不生不死的,你才了解原來死生一致,生死都不二。為什么不二?因為根本沒有生死。這個身體你看到有生死,但是它的性是不生不死,真正你能做到生死一致、生死不二,你就超越生死了。所以這是什么?出世間的學問。

  生死與不生不死都是一不是二,這叫「死生一致」。比方說,菩薩有能力重回生死來度眾生,在六道里面度眾生,他要示現(xiàn)生死。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他示現(xiàn)有生有死。可是你看他有生有死,他是不生不死,生死和不生不死不二,他住在不生不滅的涅盤境界,而幻現(xiàn)出一個生死的身相。那實際上,你說他真有生死嗎?沒有!那是幻現(xiàn)的假相,他的性如如不動。如果這個很難理解,我們舉一個比喻,像諸位現(xiàn)在都在看這個熒屏,看到這個形像,鍾茂森在這講課。我們的講課兩個小時,剛才鍾茂森出生了,現(xiàn)出來在熒屏上;兩個小時之后他死了,離開熒屏。你看到這兩個小時,譬如說這兩小時是鍾茂森的一生,他有生有死,那是你看到的相,那個相是假相,不是真相。

  你看到的是什么?實際上屏幕上那些電流把那種光子顯現(xiàn)出來,你的熒屏上顯現(xiàn)出一個由無數(shù)的光子形成的這么種圖案,就像電視機,電視機是那電子打在屏幕上。你現(xiàn)在看的是投影,投影是光子打在屏幕上,屏幕才是你真正看到的。屏幕有沒有生死?屏幕沒有生死,它一直都在那,兩個小時之后屏幕上不顯現(xiàn)影像了,可是它還在,它沒有變化。我們用屏幕代表不生不死的自性,用我這個鍾茂森的人來代表生死的身相,你就了解了。你看到他生死,他實際上沒有生死,自性如如不動。自性雖然能現(xiàn)相,像屏幕現(xiàn)出這個相,但是不會隨著那個相而變化,不會隨著那個能生死的相而去生死,它不會變化,本不生滅,本無動搖。而它上面,即使現(xiàn)相的時候,跟您講它還是自己沒有相,還是清凈的。我鍾茂森不會一下蹦到那個屏幕上,沒有。你看到的那個只是個假相,屏幕還是屏幕,你去摸一摸,它沒有增加一點,也沒有減少一點,不增不減,本自清凈,雖然現(xiàn)相也是清凈,不現(xiàn)相也是清凈。你看本自清凈,但是它能生萬法,什么相它都可以現(xiàn),隨著你的心、隨著節(jié)目內(nèi)容它會現(xiàn)相。節(jié)目是哪來的?我們的心變現(xiàn)出來的,宇宙萬法是我們的心,我們的阿賴耶識種子現(xiàn)行,每一個種子現(xiàn)一個相,就是這樣而已。

  你真正明了了,這叫聞道。聞道之后,夕死可矣!真的,你還會害怕死嗎?實際上就根本沒有死,這叫死生一致!那孔子他入了這個道,曾子還沒有,「故知曾子只是世間學問,不曾傳得孔子出世心法」,他沒有得到孔子真正的出世心法,那誰得到了?只有顏回得到了,蕅益大師講,「孔子獨嘆顏回好學,良不誣也。」孔子說這個話的時候,顏回已經(jīng)去世了。有人問孔子,說你的弟子里面誰最好學,孔子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說現(xiàn)在沒有了。你看孔子講這個話曾子在,孔子有三千門徒,他誰都不贊嘆,只贊嘆顏回好學。孔子了解弟子,每個人的境界他了解,誰真正得到他的心法?真的只有顏回,「良不誣也」,這是講的實話,沒有騙你。顏回不僅得孔子世間學問,也得孔子出世心法,所以講到儒家,這兩個人都是圣人,孔顏二人,師徒二人都證得這個境界了。什么境界?不生不滅境界。曾子還沒證得,但是已經(jīng)很難得了,他是世間的圣賢,但是還沒有出世,也就是說,他沒了生死,沒出三界六道。像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在人天善道,不會墮落惡道去。

  江謙補注就講到,「橫遍十方謂之弘,豎窮三際謂之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謂之重。死而不已,謂之遠。」江謙老人家把這個弘、毅、重、遠四個關(guān)鍵詞做了個解釋,解釋得很好,這是根據(jù)蕅益大師的理路下來的。蕅益大師可以說得孔顏心法,江謙先生也得到了,江謙是跟蕅益學了,可以說江謙是蕅益的私淑弟子了。江謙是民國時代,蕅益是清朝初年,相隔好幾百年,但是都成就了,江謙先生最后念佛往生凈土。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p-sky.cn]

  弘毅:弘,廣大。毅,強毅。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p-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porm国内自拍视频 | 国产1区2区3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真人性做爰一二区 | 国产1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 日皮视频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2020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人人妻人人插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卡通动漫 | 中文字幕精品影院 | 91看片网| 天天色综|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播放 | 久操网在线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91色欲麻豆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大片精品永久免费看网站 |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偷拍丝袜综合 | 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二区 | 日本在线播放视频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 欧美久久亚洲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 日本精品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 超乳爆乳上司在线观看 | 无码9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 香蕉人妻av久久久久天天 | 国产高清免费av在线 | 在线免费观看视频a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做爰片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