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關鍵詞: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主張不同,不互相商議。”
這個「謀」字,根據皇侃的注疏就是講謀事。這句話,孔子的意思是講『道不同』,當然意見就不和,就不能夠共同辦事。否則一起辦事也辦不成,互相都會鬧意見,各執己見,不能夠辦事。「竹氏會箋」,就是剛剛講的竹添光鴻的《論語會箋》里面說到,「譬之一人之南紀,一人之北越,出門相背,豈可相謀哉」。就好像一人向南走,一個人向北走,那兩個人相背離,怎么能夠共事?這個道理就很簡單,我們不難理解。
蕅益大師在批注當中說,「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仁與不仁而已矣」。這個道不同,什么道?兩個人道不同,一個行仁,一個行不仁,這就不同。不同在哪?就在我們一點存心,存心之處毫厘有差,天地懸隔。譬如說我們起心動念想自己,自私自利,不仁。如果我們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想一切眾生,想護持正法,仁。你看就是一點存心處,仁與不仁天地懸隔,毫厘之差就是一個念頭之差,兩者就天淵之別,這是講仁與不仁而已矣。
所以我們自己發心做仁者,我們要跟仁人志士相合謀共事。做什么工作?挽救世道人心,弘揚圣賢教育,化解世界災難。世界災難是人心變惡而招感的,我們要化解災難就是要用教育轉化人心。你看報紙登的,今年(現在到年尾了,再過兩天就到新年了),二0一0年這是天災年,據統計今年的地震、洪水奪去了二十六萬人的生命,創下了四十年來最慘烈的記錄。這種災難我們知道是眾生造惡業的果報,要幫助化解,沒有別的,只有靠圣賢教育,特別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仁人志士,我們為這個來謀劃,為這個來工作、來奉獻,不為自己。為自己的,我們就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自然不跟他走到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