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緣為善受累,遂無意為善,是因噎廢食也;明識有過當規,卻諱言有過,是諱疾忌醫也。
關鍵詞:圍爐夜話
偶爾因為做善事受到連累,便不再行善,這就好比曾被食物鯁在喉嚨,從此不再進食一般。明明知道有過失應當糾正,卻因忌諱而不肯承認,這就如同生病怕人知道而不肯去看醫生一樣。
[評語]
善事本不易為,必須付出心力和勞力。他人有阻礙而你去幫助,即是以你的雙手雙肩幫他搬去這個阻礙。在你,自然要感到有些疲累,或者因這阻礙太重而弄傷了自己。如果竟然因此而不再為善,那實在是不明白為善的本意。
世間之事也是如此,有人為善而遭到惡人攻擊,因為惡人本身就是阻礙,所以他的攻擊也是很正常的事。因此為善之初就應該明了這一點,那么才能有足夠的勇氣以及心情去做善事。行本無所求,是要讓別人歡喜,當別人解余了他的困難而感到歡喜時,自己不也很高興嗎?即使因此而感到疲累,也是值得的。
過失和疾病一樣,如果不加以醫治,任它存在,任它擴大,嚴重時會導致身敗名裂,使事情無法進行,就像有些人得了可恥的病,不愿去看醫生,而終致全身潰爛而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拇指之疾可以致命。任何過失一定要面對它,解決它,使它不再繼續下去,危害我們的身心。最可恥的事情在我們起心要改過時,便已不再可恥了。就像臉上寫了一個恥字,照著鏡子用清水去擦洗,洗干凈了也就沒了,最怕是不敢照鏡子,又不去洗它,結果永遠不敢看自己了,出門也要遮著臉,而恥字卻永遠存在。天下沒有不能面對的事,就怕自己不敢面對;天下也沒有不能改的過,就怕自己不下決心去改。
緣:因。噎:食物鯁在喉嚨。當規:應當糾正。諱疾忌醫:對疾病有所忌諱,不愿讓人知道,而不肯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