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里的10則經(jīng)典名言,富有哲理,越品越有味道。
1. 法者,所以愛民也。——《商君書·更法》。
所謂的法律,是用來愛護百姓的。
2. 窮巷多怪,曲學多辯。——《商君書·更法》。
窮街陋巷出來的人容易少見多怪,學識淺薄的人往往喜歡狡辯。
3. 故有道之國,治不聽君,民不從官。——《商君書·說民》。
所以實行法治的國家,治國根據(jù)法制而不根據(jù)君主意志,百姓依從法制而不依從官吏。
4. 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商君書·慎法》。
愛護人但不偏袒,憎惡人但不貶抑,無論喜歡厭惡都要正確對待,才能治好國家。
5. 治明則同,治暗則異。——《商君書·說民》。
政治清明就會人心同一;政治黑暗就會人心渙散。
6. 為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為天下師,令萬民無陷于險危。——《商君書·定分》。
為人民設置法官和官吏,作為人民的老師,使得天下人民不會陷入危險的境地。
7. 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guī)其功,功立而富貴隨之。——《商君書·錯法》。
英明的君王役使其民眾,會使他們能夠竭盡全力去謀求立功的事。功績建立了,富貴便會隨之而來。
8.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賞賜而民親上,不待爵祿而民從事,不待刑罰而民致死。——《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
稱王于天下的君主掌握了統(tǒng)治天下的要領,所以還沒有等到君王施行賞罰,民眾便親附,還沒有等君王封爵加祿,人民便從事農(nóng)戰(zhàn),還沒有等君王施行刑罰,人民便拼死效命了。
9. 國去言則民樸;民樸,則不淫。——《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
國家如果去除空談,人民就會樸實而不放蕩。
10. 圣人以千萬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為法,民不盡知。——《商君書·更法第一》
圣人會以千萬人來治理天下,因此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的東西,是不能用來作為法令的,因為不是天底下的所有人都是智者。
關鍵詞:商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