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4日,農歷庚子年三月十二,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首杜牧的《清明》流傳千年,
訴說了中華民族千年的清明歷程。
清明是中華民族祭祀的節日,
每一年的這一天,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
祭祀先祖,以示不忘。
清明還是春游的節日,
人們走到郊外,
踏青、放風箏、蕩秋千,
盡情休憩。
清明還引導著農耕與蠶桑。
農諺有云: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
就是清明節氣指導農事的寫照。
清明作為節日,歷來重之,
時至今日依然有現實意義。
「清明沿革
4月4日
」
清明節氣
清明節氣的起源和物候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
“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
《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在漢代時,清明還只是一個節氣,
清明時,氣溫變暖,降雨增多,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先民們在此時安排農耕、蠶桑,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清明節俗。
清明節日
清明演變成節日和寒食節有關,
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燒死的義士介子推,
設立了寒食節。
規定在寒食節這天禁火,吃冷食。
清明節和寒食節只相差一兩天。
后來,寒食節逐漸增加了祭祀掃墓的習俗。
唐代時,
寒食節和清明節都是重要的節日,
不論士人還是平民,
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
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
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
歷代沿革
約在唐代時,
清明節融合了上巳節踏青的內容,
由于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
在哀悼祖先之余,
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
也是轉換心情的一種方式。
唐代大詩人王維有詩云: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宋代沿續了前代的寒食清明習俗,
清明節成為了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
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唐代時,寒食清明放假四天,
后來沿續到七天。
宋代時規定放假七天。
可見清明節歷來被人重視。
「清明習俗
4月4日
」
祭祀掃墓
清明是一個祭祀掃墓的日子,
這一天,不論官家還是民間,
都要祭祀先祖,以示懷念。
古人歷來重視祭祀先祖,
據《漢書》記載,
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
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
蕩秋千
這是古代清明時的習俗,
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
再拴上彩帶做成。
不論是貴族還是民間,
都喜愛蕩秋千。
《開元天寶遺事》載:
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
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插柳
清明時節有插柳的習俗,
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有的說是為了辟邪。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
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
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有的地方,
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
以預報天氣。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
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
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每逢清明時節,
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
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
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
便剪斷牽線,
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
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食俗
4月4日
」
我國幅員遼闊,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每個地方的習俗和食俗都不一而論。
清明冷食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
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
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
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
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
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
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子福雞蛋
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
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
外面盤成龍形,
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
名為“子福”。
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
象征全家團圓幸福。
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
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
青團
青團又稱清明餅、艾葉粑粑、清明團子等。
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
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
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
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
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
香氣撲鼻。
青團是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清明寄語
4月4日
」
伴隨著淅淅的雨聲,
清明來了。
今天是清明,也是全國哀悼日!
在這個日子里,
我們
哀悼不幸罹難的同胞,
緬懷犧牲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致敬為抗疫犧牲的警察、社區工作人員……
感激他們所做的一切。
有人說,
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消逝,
而是世間已沒有人記得他。
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這場苦難屬于所有的中國人。
如今,疫情已得到控制,
我們可以含淚說一句:
山河已無恙,愿逝者安息。
清明本就是一個懷念的日子,
它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先人,
不要忘記過去,
因為這是我們立足于世間的根本。
我們緬懷逝者,更愿生者珍惜。
珍惜歲月,珍惜生命,珍惜身邊人。
關鍵詞: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