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還記得嗎?那個屬于我們的童年嗎?
六一兒童節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快樂的節日,當我們長大了,我們對它的回憶會越來越深!
我們的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絡,卻可以玩得很開心。
我們的小時候,三三兩兩,你追我趕,可以在大馬路上撒了歡兒地“狂飆”。
我們的小時候,一根繩子,幾塊石頭,就可以玩得酣暢淋漓……
六月的步伐歡快,像孩子們活潑亂蹦的腳丫。
在六月最初的第一天,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甜蜜如花綻放,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令所有的鮮花都黯然失色。
兒時和同學們一起郊游,去爬山、逛公園,一起玩耍打鬧,好痛快。
那時的我們,如花,美麗又單純。
還記得放學后偷偷的去河邊玩耍,和小伙伴比賽游泳,還一起去爬樹,掏鳥窩。
課間或者放學后,我們經常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然后各人拿著自帶的鐵環擺開架勢,自定規則比賽滾鐵環。
歡快的老鷹捉小雞,總會有一個厲害的人保護著我們。
玩彈珠通常是男孩子的游戲,趴在地方瞅準彈珠的認真勁,真是可愛極了!
女生專屬的游戲莫過于踢毽子、跳繩了,下課休息的十分鐘都要跳上一會,放學回到家,媽媽還沒做好飯,便會和小伙伴再踢上一會。
現在回想起跳山羊,都覺得不安全,兒時就只顧得玩了。
以前特別好奇,陀螺怎么能一直轉個不停呢?
跳房子,一只粉筆,一塊石子,畫上簡單的方格,單腳跳,雙腳跳,可以開心的玩上一整天。
扔沙包這一游戲,陪著我度過了整個童年,讓我擁有一個想起來就能露出笑臉的回憶。
斗雞玩起來時,不亦樂乎,可也有小伙伴因此受傷的。
翻花繩的起手式一般是“面條形”,常見的花樣大概只有5~6種,比如“牛眼”或“花手絹”。先打個小巧的結,環繞于雙手,撐開在空中,準備動作就做好了。
玩東南西北,還真得看手巧啊!
放學了,三五個小伙伴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跑出校門,找一塊松軟的土地,把書包往旁邊一扔,每個人從兜里掏出一大把石子湊在一起,先石頭剪子布,然后就開始了。
做爆米花的老大爺,拎著一個黑黝黝的罐子,罐子下面生一堆火,老大爺不停地轉動著罐子,不大會功夫要開罐了,小朋友便會遠遠地跑開,只聽“轟隆”一聲,爆米花開鍋了,小伙伴們便爭先恐后的跑去品嘗出鍋的爆米花。
小時候的玩具都簡單有趣,很多也都是自制的,玩膩了也舍不得丟掉。
小時候有一把木槍和小伙伴一起打鬧,真是開心極了!媽媽要是不喊,能玩上一整天呢!
“小么小兒郎,背著那書包進學堂......”那時候,總是期待著得到大紅花,期待著早點下課。
每個新學期開學,看到新課本就愛惜的很,會很認真的給它包個書皮。
還記得文具盒里的乘法口訣嗎?老師讓背時,是不是也偷偷的看過?
那時候課后作業不多,回家搬兩個凳子就能做作業。
上課寫寫歌本,貼上自己最愛的明星貼紙。還記得當年第一次買的磁帶嗎?
那時候吃飯都有這樣的灶臺,每家每戶,也總有一口水缸。
一針一線,一扎一拉,線每一次穿過布眼時,總帶出很輕卻很動聽的樂音,每扎完一針,母親便拿了針線往頭發里輕輕的劃上幾下。
兒時的記憶里,晚上能有一場電影可看,就像過節一樣熱鬧、興奮、愜意、舒爽!
還記得家里有這經典三件套:縫紉機、搪瓷盆、收音機。
有人說,我們是中國最幸運的一代。
因為我們躲過了三年自然災害,有糧票就有吃有喝,雖然是粗茶淡飯。
因為我們避開了計劃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帶小的玩,小的穿大的舊衣服。
因為我們錯開了上山下鄉,在學校里學工學農學軍,反潮流交白卷。
因為我們上大學時,大學是公費的,家境困難的還有管吃飽的助學金;大學畢業時,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黨政、事業單位,央企國企還得挑挑。
因為我們戀愛時,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實,深信真正的愛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
童年,我們什么都沒有,漫山遍野四處跑,但我們不覺得苦,我們記住的只有快樂。
現在的小孩子,雖然人手一個iPad,手機玩得比我們還溜,但他們的童趣笑聲也少了很多。
我們小小年紀就擁有了全世界,時光一去不復返,珍惜眼前,珍惜當下
——致我快樂的童年!
愿你永遠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
關鍵詞: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