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坐痤痱。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
關鍵詞: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
人的陽氣,在大怒時就會上逆,血隨氣生而淤積于上,與身體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發生薄厥。若傷及諸筋,使筋弛縱不收,而不能隨意運動。經常半身出汗,可以演變為半身不遂。出汗的時候,遇到濕邪阻遏就容易發生小的瘡瘡和痱子。經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導致發生疔瘡,患兵很容易,就象以空的容器接收東西一樣。在勞動出汗時遇到風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積化熱而成瘡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