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干五臟,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于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竊之。然其分別陰陽,皆有標本虛實所離之處。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候虛實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氣街者,能知解結契紹于門戶;能知虛石之堅軟者,知補瀉之所在;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于天下。
關鍵詞:黃帝內經,靈樞,衛氣篇
黃帝說:五臟是藏精神魂魄的,六腑是納受水谷而且消化、輸送它們的。水谷化生之氣,內則入于五臟,外則布覆于四肢百節。其中流布淺表、不循經脈而行的浮氣,叫做衛氣;行于經脈之中的精氣,叫做營氣。陰陽相互隨逐,內外相互貫通,象圓環似的無頭無尾,不停息地渾然流動,誰能窮其究竟!然而,它們區分為陰陽,俱都有標有本,有虛有實,各有其循行、經歷之處。能辨別陰陽十二經脈,便可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能候察、診知虛實所在之處,便可尋找出發病部位在上還是在下;知道六腑之氣往來運行的路徑,就知道怎樣解開結聚,使腧穴暢通;能了解虛實的屬堅還是屬軟,就知道哪里該補,哪里該瀉;能知手足六經的標部與本部,便可對天下疾病了然于胸,沒有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