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北至
日長之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恪遵憲度抄本》
今年的夏至時間為
2022年6月21日
壬寅虎年,五月廿三
冬至和夏至,
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為重要的兩個節氣。
冬至晝短夜長,宜思念,
夏至晝長夜短,宜相見。
· 夏至 ·
日影短,日光長
夏至這一天,
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
故而,在北半球,
這一日的白晝最長,
這一日的日影極短。
在長長的白晝里,
一切都在悄然變化,
日光將夏日一分兩半,
一半是青澀活潑的初夏,
一半是熱情如火的盛夏。
夏至有三候:
一候鹿角解。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
“冬至時,麋角解”這件事,
此時夏至,鹿角解,
恰好對應。
二者雖為同科,但古人認為,
麋屬陰,鹿屬陽。
鹿角朝前生,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
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
而麋因屬陰,
于冬至,日角才脫落。
二候蟬始鳴。
仲夏三伏蟬,蟬鳴半夏,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
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
古人最善于一語雙關,
夏至時,是夏日過半,
而半夏本身,
是一種喜陰的藥草,
也是喜陰生物的代名詞。
在炎熱的仲夏,
陰陽調和,萬物皆寧,
喜陰的生物欣欣向榮,
陽性的生物開始消退。
夏韻憐疏影
搖扇聽荷聲
熏風動浮云
微雨吟清風
· 夏至 ·
失意短,詩意長
長長短短的日影,
短短長長的日光,
總讓人想到這起伏不定的人生。
但請一定記得,
縱使失意時,
也會有詩意的一天。
而且詩意,定然會比失意長。
尤其是在這熾熱的夏天,
日光傾城,日影闌珊,
有許多詩意的事可以做。
李涉當年于禪院,
偷得浮生半日閑,
就是在夏天。
東坡在雨后,
又得浮生一日涼,
也是在這樣的夏天。
頗具詩意的古人,
曾以花瓣做數,
數了九九八十一天,
盼來了暖春。
而今夏至時,也有九九歌,
宋人周遵道,
在《豹隱紀談》記載: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
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詩意如古人,
酷寒時染梅花,盼暖春;
暑熱時數九九,引清涼。
夏至日的習俗亦是詩意,
婦女們互贈折扇、脂粉,
借扇以生風,引一瞬微涼,
借粉以涂抹,散熱防生痱。
在如此詩意的夏至里,
你還要捧著失意虛度嗎?
抬起頭來吧,
看看這熱烈的夏陽,
看看明亮的世界,
心有詩意,才能不懼失意。
人們總是習慣于在暗夜惆悵,
在白晝時,又滿懷希望。
夏至日是白晝最長的一天,
所以,此日惆悵當最少,
此日歡喜合該長。
· 夏至 ·
苦短,甜長
苦夏是不可避免的,
炎炎夏日里,
心情煩躁,食欲不振,
但是并非無解之題。
夏日里,有很多甜。
先是清甜的瓜果,
西瓜的脆甜、葡萄的酸甜、
杏李的香甜、荔枝的甘甜
……
夏天就是水果的世界,
捧著半個西瓜,漫度一個下午,
是多少人向往的夏天。
再是潤甜的綠豆湯,
與瓜果的清甜不同,
綠豆湯的“甜”,
是回味無窮的潤甜,
潤了干渴的喉嚨,
甜了燥熱的胃腸。
還有一些夏日的甜,
不源自味覺,
而來自心底。
冬至餃子夏至面,
或許是華夏大地上,
難得統一的習俗。
南方吃湯面,北方食拌面,
陽春面也好,炸醬面也好,
都是家人圍坐在一起,
或是在傍晚的小院中,
或是在清涼的空調房里,
邊聊著閑話,邊吸著面條。
那樣熱鬧的光景,每每想起,
都自心底衍生出甜津,
甘甜了半生的酸苦。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
瑪婷達曾問里昂:
人生是不是一直這樣痛苦,
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答:總是如此。
可是,對于瑪婷達來說,
在這片苦澀的人生里,
里昂就是那口甜。
尋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甘甜,
人生就不會太苦。
這份甜,或許是喜歡的食物,
或許是熱愛的事情,
又或許是惦念的人。
人總是要抓著一口甜,
才能度過那漫長的苦。
有了那口甜,
苦也成了樂趣,
故而人生,
還是苦短甜長的。
· 夏至 ·
紙短,情長
夏至,夜短晝長,
夏日,紙短情長。
以文字描摹情感,
總是不達意的。
但似乎,沒有比文字,
更好的選擇。
故而今日夏至,
借這短短的一頁,
寄予你,
我親愛的友人。
愿你的人生里,
苦短而甜長,
吃的每一分苦,
都有萬分的甜來彌補。
愿你的生活中,
詩意長,失意短,
在失意的時候別忘了詩意,
詩意之時,
也要警惕失意的侵襲。
愿你的夏日里,
清涼長,而酷熱短,
即使窗外日光流火,
也能有一處蔭蔽,
供你喘息,供你乘涼。
愿你在長長的白晝里,
與世間美好不期而遇,
愿你擁有一個又一個,
值得銘記的夏天。
關鍵詞:夏至,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