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到歷史上的女英雄,你會想到誰?
也許是代父從軍的花木蘭,也許是臨危受命的樊梨花。
令人惋惜的是,這些為人熟知的巾幗要么是活在文學中,如花木蘭;要么是活在野史中,如樊梨花,都帶有一點虛構成分。
但是,有一位奇女子,她轟轟烈烈的一生,清清楚楚地書寫在了正史中,卻鮮為人知。
在5000年的歷史中,她是唯一一位列入正史的女將軍。
在男尊女卑的明朝,她與其夫君被人稱為“良玉夫婦”。
她,便是秦良玉。
秦良玉歷史畫像
1
打破常規的女人,才能活出自我
幾千年來,無數女性就乖乖把自己限定在標配的模式里。
從咿呀學語、閨閣小姐到為人妻、為人母,她們都活成了社會期待看到的樣子。
那些指點江山、馳騁沙場的事似乎都與她們絕緣。 但秦良玉,偏偏不選擇社會已設定的培養女子模式,全然按照自己的心思去生活。
自小,她就跟其他閨閣小姐學的東西不一樣。
別人學的是繡花、詩詞歌賦,她跟著哥哥弟弟一起學習騎馬射箭,熟讀兵書。
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女子,就放松了要求。日復一日練字、扎馬步、練騎射。
天賦高又勤奮的秦良玉讓其父大為震撼,感嘆道:“你呀,比你哥哥還要優秀,可惜了,是個女子。”
秦良玉聽到后,不服氣地說:“等我掌握了兵權,定不輸平陽公主和冼夫人,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由此可見,她從不把未來的自己設定在小戶小院中,當個賢妻良母,而是向往沙場作戰,與男子共同奮勇殺敵。
后來的歷史證明,她果真不辜負自己。 剛嫁為人婦,秦良玉便跟隨丈夫馬千乘征戰沙場。1599年,楊應龍與當地9個苗人部族叛亂,馬千乘奉命鎮壓。
在世人眼里,女人天生就是柔弱的象征。可是秦良玉卻展現了強大的一面。
她本可以待在家中靜聽戰事消息。
但她主動請纓,奔赴刀光劍影的戰場。 披上鎧甲,拿起長槍,她騎著一匹桃花馬,出現在煙與火的世界中。她奮勇殺敵,表現得比一般男子還要出色。
放眼望去,橫尸遍野,一襲戰袍已被鮮血染紅。
那是她第一次上戰場,便生擒了叛軍首領楊應龍。 此戰之后,朝廷頒獎給她們夫妻倆。
秦良玉的“女將軍”名號由此傳開。
大家都認為:秦良玉的功勞很大,說是戰功第一也不為過。
社會的固有認知算啥,一旦束縛住了自己,那就打破它,因為自己的人生,誰說了都不算,只有自己說了才算。
這樣的女子不僅是當時世人的偶像,也是后人敬仰的對象。
2
清醒的女人,才能活出昂揚的人生
打完仗后,秦良玉沒有居功自傲,依舊勤勤懇懇與丈夫練兵,保護石柱百姓的安定。
其夫——馬千乘因不擅長官場巴結,被上級領導誣陷,降罪入獄,結果死在了獄中。 中年喪夫的秦良玉面臨著巨大的悲痛,她沒有了丈夫,只有一個尚不知事的小孩。
以后的她該何去何從呢? 在三從四德的封建時代,大多數女子可能會像《紅樓夢》中的李紈,選擇漫長的守寡生涯,如槁木死灰般,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
然而,歷史中的秦良玉,并不過這樣渾噩的人生。
她以清醒的態度,審視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該如何度過。
在痛哭之后,作出了決定,她選擇上報朝廷,說自己接任丈夫的爵位,管理苗族,保境安民。
由于他們的兒子——馬祥麟還小,丈夫爵位暫時也無人接替,而秦良玉此前的戰場經驗,也取得了朝廷信任,因此皇帝同意了她的請求。
秦良玉成為了明朝第一位女將領,帶領白桿兵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下半生。
李紈是更多古代女性的縮影,她們和秦良玉,同為寡婦,卻過著完全不同的人生。哪種人生更具有價值、更精彩,不言而喻。
清醒的女人,總是能夠把握大局,認清形勢。
石柱多山少平原,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民風彪悍。
而此時大明正值多事之秋,秦良玉清楚意識到:“四海多故,石柱界楚黔之交,不可無備。”
于是秦良玉加強對軍隊的訓練。尤其是她悉心組建的那支白桿兵,在后來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成為明末著名三大兵種之一。
果然,時隔不久,大明天下多處爆發了農民起義,而北方的滿洲軍更是虎視眈眈,整個國家處于兵荒馬亂中。
秦良玉正是靠著這支白桿兵種,保家衛國,抵御外敵入侵,立下了不朽功勛。
3
心懷天下的女人,最大氣
“心中有千軍萬馬,比華麗的小情調更動人。” 這便是秦良玉的大氣。明朝末年,后金國越來越強大,屢次派兵攻擊明王朝。
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遼東清軍攻克沈陽。
東北告急。明朝廷立刻調集全國兵馬救援,秦良玉也在被調之列。 此時,秦良玉已經46歲,親自籌備軍馬糧食。
她帶領自己的兄弟和兒子,與清軍血戰。
戰爭是冷酷無情的,生與死時刻在發生。
在這場與清軍交戰中,哥哥秦邦屏力戰而死,弟弟秦民屏也深受重傷。
秦良玉顧不得悲傷,親率精兵三千奮力抵抗,斬殺了數千敵兵。 所向披靡的清軍這才知道,明朝廷還有這樣一支勇悍的部隊。
戰爭仍在繼續,死亡仍在周圍。1642年的那場戰爭,她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兒子。
馬祥麟堅守襄陽,城破后不幸殉國。死前,他給母親秦良玉寫信:“兒誓與襄陽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
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兒!”對于一個母親,兒子的死是多么錐心的痛苦。
但對于一個心懷大義的母親,她為兒子戰死沙場而驕傲。
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一個又一個親人離她而去,她為此付出了太多。
即便如此,她立足于報效國家的那顆心依然沒有改變,這是何等的大義!
當時的明朝早已是風雨飄搖,賊兵四起。1644年,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率大軍長驅直入,攻占四川一帶。
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秦良玉支援平叛,最終寡不敵眾,全軍潰敗。
這是秦良玉戎馬生涯中的第一次慘敗。
整個四川都被攻占后,秦良玉慷慨激昂地對手下說:
“我憑著一個婦人身份,承受國家恩典二十多年,現在不幸到了這種地步,又哪敢在晚年投降逆賊呢!”
于是秦良玉退居石柱,并規定:“有誰敢投降賊人的,滿門抄斬,絕不寬恕。”
后來,賊軍到處賄賂招撫官員,唯獨沒有敢到石柱去的,無論是農民軍領袖張獻忠還是清軍。
秦良玉留在歷史里的最后身影是,她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為明朝守住萬壽山。
一生忠明,未曾改變。 明朝廷封她為忠貞侯,完美彰顯了這位女將軍不屈的民族氣節以及赫赫功勛。
冰心先生對秦良玉很是崇拜:
有誰像秦良玉一樣?一生的精神,都拿來放在安內攘外,剿賊御侮上面呢?她一生為國家奮斗,為民族犧牲。
秦良玉這種心懷天下、忠君愛國的胸懷是超越古今的。
4
崇禎帝稱贊秦良玉: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是啊,在冷兵器時代,以血肉和刀劍拼殺的那個戰場,是許多男子都會畏懼的世界。
然而,秦良玉騎著一匹桃花馬,沖鋒陷陣,血戰沙場,同那個時代最杰出的男人一樣封侯拜將。
她本可以選擇安穩的日子,這種人生于女子而言,觸手可及。 但她還是選擇奮力一爭,即便她知道在沙場中充滿了許多危險,在未知的路上充滿荊棘。
最終,她活出了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傳奇人生,活成了自己,秦良玉正是秦良玉,而不是馬夫人。
女性害怕血腥場面,遇到戰爭只會走開,但真的是這樣嗎?
400年前的秦良玉用其戎馬一生告訴我們:
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女子也可以成為女將軍,馳騁疆場,血戰山河,保家衛國。
愿每一個女人都能活出自我,擁有滾燙的人生。
關鍵詞:國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