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達在他的小說《皮囊》寫道:
“生活,從來就不是個太好的觀看者,它更像是一個苛刻的導演。”
眾生皆苦,誰不是在人生漫漫長路上,不動聲色地咬牙前行。
當你遭受困境時,要想著每個人都不容易,卻都在拼命的努力,自己也不能輕易認輸。
生活再苦、再累、再難,也要堅持熬過去。
所謂守得云開見月明,只有熬過眼前的苦,才能品嘗將來的甜,只有熬過孤獨且疲憊的時光,才能擁有明天的美好與驚喜。
01
苦,才是人生
人生百味猶如茶,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
第一種苦:讀書的苦。
網(wǎng)上有人曾問:“我們?yōu)槭裁匆ψx書。”
有個高贊答案是:
“遭遇過生活的毒打后,才會發(fā)現(xiàn),讀書是我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想享受人生的風景,就得越過一座座高峰,而讀書就是幫你翻山越嶺的最簡單方式。
它會帶領你從狹隘的地方走向廣闊的區(qū)域,見證繁花似錦的前程。
只有努力讀書,人生才有更多的選擇。
當你咬緊牙關熬過了讀書的苦,就是在用自己的努力,為未來鋪路。
第二種苦:孤獨的苦。
有一個成功定律,叫金蟬定律,講的是:
蟬,要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生活三年,僅僅依靠樹木的汁液為生。
它要忍受非凡的孤獨和寂寞,還有一千多個日夜寒暑地氣的磨煉。
然后在一個夏天的晚上,悄悄爬上樹枝,蛻變成知了。
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振動雙翅,飛向天空,奔向自由。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tài)。
一個人的強大,不是從年歲增長開始,而是從熬得住孤獨開始。
《莊子·在宥》中有言:
“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面對孤獨與寂寞,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好的人生,是在寂寞中成長,在孤獨中強大。
學會和孤獨相處,在孤獨中充實自己,你才能厚積薄發(fā),守得住生命的繁華。
第三種苦:離別的苦。
人這輩子,就是在不斷的相逢和離別。
只是,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正所謂: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告別了,不如就互道珍重;緣散了,不如就微笑祝福。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沒有不苦的別離,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倘若失去是命中注定,那就別再說來日方長。
親人、朋友,
能擁抱的時候就不要爭吵,
能陪伴的時候就不要錯過。
學會對往事釋懷,珍惜眼前人,才能笑對別離,不負相遇,不留遺憾。
02
累,才是生活
人生無坦途,累是必經(jīng)之路,可以停下來歇一歇,但千萬不要放棄。
第一種累:忙不完。
人生在世,本就是一個負重前行的過程。
生活可以忙碌,可以辛苦,只要是帶著收獲和幸福,依舊會很美好。
小時候,上學忙、看書累,卻因此考上了大學,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上大學,考證忙、就業(yè)累,卻因此充實了自己,擁有了求職的底氣;
工作后,上班忙、通勤累,卻因此獲得了工資,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結(jié)婚后,生活忙,帶娃累,卻因此有了溫馨的家,有了可愛的孩子。
……
忙碌雖是生活的常態(tài),但我們應該學會:
在忙碌的間隙抽空生活,在風雨下做大人,在陽光下做小孩。
只有在繁忙中不忘記“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熱愛生活的英雄。
第二種累:沒人懂。
人長大的過程是一個越來越沉默的過程,但很多時候我們沉默,并非無話可說。
只是因為愿意去理解你的人太少,說了未必有人聽,聽了未必有人懂。
“你沒說啊!”“你也沒問啊!”在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一個不問,以為對方想說自然會說;一個不說,以為對方會懂。
結(jié)果是:
一個蒙在鼓里,一個覺得對方不關心自己。
生活中有些“不懂”是因為不主動,而有些“不懂”是因為不在乎。
你總笑容滿面,別人就以為你沒有傷痕;
你總光鮮體面,別人就以為你沒有苦衷。
有人懂,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沒人懂也沒關系。
至少你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愛你所愛,好好經(jīng)營自己。
我們要認清:
這個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懂你,但一定有愿意尊重和相信你的人,不會看低你,更不會詆毀你。
我們要做的:
不是嘆息沒有真正懂自己的人,而是珍惜那些愿意保護我們世界的人。
第三種累:想太多。
生活,有得有失、有苦有甜,想得開、放得下,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
然而,有時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一個隨意的動作,都會讓我們想入非非,惹得自己既心累又難過。
人生短暫,何必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那些活得輕松愉快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煩惱和挫折,而是因為他們看得淡、想得開。
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轉(zhuǎn)不過的彎。”
一輩子只有一次,別總憂傷,別想太多,凡事都往好處想,積極地看待人生。
點個【贊】和【在看】,一顆心就那么大,簡單一點,把心清空,才有地方去容納更多的幸福。
關鍵詞:國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