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十載南康城,撫摩一郡如孩嬰。我來匡山狎猿鶴,滿耳聞頌神君聲。
作公部民差可喜,一廛穩受千崖里。勞公白衣常送酒,念我黃冠似歸里。
命駕每從千里外,卜居已過三年矣。去年武昌來,聞公亦初還。
公還舊郡我還山,山中猿鶴皆歡顏。今年武昌來,聞公又將去。
公還故鄉我流寓,山中猿鶴皆悲緒。我今年才三十強,懷抱冰雪無春陽。
每逢熱官輒走避,見公豈意溫中腸。公年八十好神采,健若龍馬馳康莊。
至人養和馭造化,外物冰炭誰能傷。乃知蓬蒿與松柏,相見未可論短長。
八百縱難企彭祖,九十已足凌張蒼。何況治郡有陰德,于公子孫行更昌。
官閤沈沈語忘倦,白頭回憶江南戰。酒酣耳熱說曾侯,幕府英英盛群彥。
郭沖五事猶能記,阮孚三語初為掾。同時得路俱騰驤,鐘鼎山林兩無算。
轉餉曾推蕭相功,飲醇自學曹參辦。寥落東南一老守,頭童齒豁看云久。
方今吏道頗衰微,莫使賢人厭升斗。安得皆如元道州,一時布列神州九。
解組誰明陶令心,埋輪更惜張綱手。我尚思攀車上轅,公言且酌杯中酒。
函樓老子六十余,掛冠七載神豐腴。今年有意探匡廬,乘興一訪茅君居。
華陽句曲公鄉里,洞天福地非虛誣。煩公更作東道主,卻寫交游兩世圖。
易順鼎 :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