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塑造性格。
一步一重天地,圓滿人生在我。
——寬窄說
卡耐基說:“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飲酒》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一境界——脫俗。
遠離世俗紅塵,不必躲在深山老林里,只要內心寧靜,萬物皆空。
正如周國平所說:“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生活便是如此,只要有一顆脫俗之心,人人皆可入圣。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第二境界——自知。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遺世孤獨而寂寞,狂喜悲哀齊聚,頓感渺小。
季羨林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個人要做到對自己的美,聰明,善良,完全自知,才顯貴重。
一旦不自知,品位就自動下降一個檔次。自知之明,人生必備。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第三境界—— 知足。
生活中,假如發現前路是一條絕路,不如就此坐下,淡看云卷云舒。
鳩摩羅什在《佛遺教經》中寫道:“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雖身在絕境,靈魂依然可以灑脫,天為床地為被,自得其樂,不覺是窮途末路。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第四境界——出塵。
悲與歡、聚與散、古與今、盛與衰,世間萬物皆是閑物,徒增悲傷。
佛經中說:“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提筆不問凡塵事,出塵不與世人爭,出塵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第五境界——超我。
行一步,嘆一聲,滿目都是世間苦樂,達則極天下,窮則善其身。
左壯說:“超越別人,首先要超越自己,心靈極大解放之后,必定形成超我的人格,無形無招,皆為我用”。
人生一世,我們會被各種事物牽累,但只要堅守初心,便能得一方凈土。
《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第六境界——坦然。
時光易逝,紅顏易老,存一顆淡然心看生活,歲月不敗。
李敖說:“其實,這就是人生,你不能全選全得,你有所取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就該坦然面對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
流光就像生命的旁觀者,面對那么多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它依然不緩不急地行走,人亦該如此坦然。
《山園小梅》
宋·林逋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祇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第七境界——曠達。
縱使百花凋零,仍有梅花盛開,不畏嚴寒,酌酒賞梅,怡然自得,寒冬又能奈我何?
林語堂說:“悠閑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怡靜的內心,樂天曠達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
其實,曠達的人生無需濃墨重彩,幾筆輕描淡寫,便可知其奧妙。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八境界——通透。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世事皆空明。
程浩說:“人生可以是一杯水,也可以是一片海,關鍵是看一個人的內心,心是大海,便能包容缺憾,永遠通透明凈”。
如果要讓一個房間通透,打開窗即可,但要讓一個人的靈魂通透,他則應該關閉所有感官,甚至思維。
錢鐘書先生說:“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
做人就當如此,向高處攀登,雖不能至,至少要心有所向。
八大境界,八種人生,所謂圓滿,全靠自己成全。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順從內心,才能得到最好的生活。
八大境界給了我們怎樣的啟迪:
1、心寬了,路就寬;
2、念正了,路就正;
3、人直了,路就直。
——轉自“寬窄說”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