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詩人,李白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詩歌向來有著豁達的氣勢,有著獨屬于詩仙的飄逸之氣。雖然李白的整個人生是比較失意的,但是也畢竟有過高光時刻。相比同時代的杜甫,李白的人生征途要幸運很多。
不過早期的李白更多的都是在描寫人生的失意,懷才不遇和思鄉之情是其中的主題。公元730年,29歲的李白要離開長安。因為在這里待了也有幾年的時間,但一直沒有能夠找到進入到權力中心的機會,也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畢生的愿望。所以決定離開長安西游邠州。
但此時的李白又是不甘心的,因為他知道這里終究還要回來。所以他帶著一種懷才不遇的傷感離開了這里。所寫下的一首唐詩情深意長,但又不缺乏氣勢。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
秦云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這就是李白的《登新平樓》。古代詩人們都喜歡登高望遠,一方面是為了把最美麗的風景收入眼底,另一方面也是借助登高望遠,抒發內心世界的不快。對于此時的李白來說更是如此,經歷仕途的失意,在大好的時光當中寫出思鄉之苦。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開篇就寫李白離開了都城,來到了新平城樓。面對這樣蕭瑟的秋天,讓詩仙的內心世界變得非常復雜。他想要回歸故鄉,但是還不能回去。他想要仕途得意,可惜現實總是不如意。
接下來的四句唐詩都是在描繪李白看到的美麗景色,其中不乏清麗之美,也更有氣勢。“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寫天上天空,云朵,夕陽,以及城下流經的河水。天空遼闊,夕陽在遠方逐漸墜入山間。流經城樓的河水,寒波微瀾靜靜流淌。
“秦云起嶺樹,胡雁飛沙洲”,看天邊的云朵從山間的樹林上升起,北方的大雁飛落在沙洲。這兩句古詩當中的多個意象,都是在描繪詩人的羈旅思鄉之愁。尤其是對落日和大雁的描繪,更是進一步明確了這一主題。
“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新平城樓距離故鄉大約幾萬里,如此蒼蒼茫茫,即便是讓李白極目遠眺,卻也看不到故鄉的影子。
這首唐詩寫于李白的青年時代,是寫他懷才不遇之愁和對故鄉思念之愁的雙重愁緒之背景中描繪出來的。雖然整體的唐詩風格比較嘆惋,但是其中對于景色的描繪卻又不乏氣勢。
尤其是“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蒼蒼幾萬里”這樣的詩句讀出來很有韻味,寥寥數筆帶有囊括一切的氣勢,還帶著情深意長。
關鍵詞: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