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圖》
馬蹄一蹴荊門空,鼓聲怒與江流東。
曹瞞老去不解事,誤認孫郎作阿琮。
孫郎矯矯人中龍,顧盼叱咤生云風。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幟北卷天為紅。
東吳的船只順風而駛,像迅疾的雷電一樣,帶來了熊熊的大火,剎那間,大火燃遍了曹軍的所有船只,成為了一片火海,將大半個天空都映紅了,曹操率領殘兵敗將卷旗北逃。這說明火攻是一種有效的勝戰策略,只要運用恰當,能夠摧毀任何強大的敵人。但火攻需要具備一些外界條件,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風向。只有在風向有利于我軍的情況下才能夠實施火攻,否則將是引火燒身。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本句出自其《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便是其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游賞之時所填。作者在本詞中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可以說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之作。
那滾滾的波濤給沖去了。在這句話中,作者借古抒懷,感慨那些古代英雄人物都被歷史的大浪沖去,自己又何必悲嘆命運的不公呢?既然所有人終會被歷史淹沒,就不必渴求一時功名了,還是放下迂腐與執著,選擇灑脫與放達吧。崎嶇陡峭的石壁直直地插入天空,而那驚人的巨浪則猛烈地拍擊著江岸,每次都能卷起千層雪似的無數浪花。
3、《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運用“折戟沉沙”完成了一場流暢而自然的時空轉換。他借用一件三國時代留存下來的遺物,帶人們回到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聯手,周瑜用火攻戰勝了士兵數量遠遠超過己方的曹操。若不是當時刮著東風,大火也不能順利蔓延到敵方陣營中去。所以說,赤壁之戰是一場僥幸勝利的戰爭。如果沒有這一場東風,歷史局勢或許就會改變,蜀國與吳國都無法立足,三國鼎立也就不存在了。然而杜牧并不說最嚴重的后果,反而聯想到吳國的美女大喬與小喬也會因此被曹操掠去。詩人用以小見大的手法給讀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