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亦是古今藝術家最常表達的藝術母題之一。人們常說“黃河難畫”,因為人人心中都有一條黃河。
說到黃河,腦海中浮現的第一首詩大概就是這首了吧: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閉上眼,放佛看到一群兒童搖頭晃腦的吟誦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短短二十個字,將黃河的壯闊描寫得淋漓盡致,全詩由景入理,極富教育意味。
王之渙似乎對黃河情有獨鐘,他的另一首“黃河”詩,也是膾炙人口: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想象一下吧!黃河奔騰而來,似從云端瀉下,在萬仞高山中怒吼,何等壯闊,不遠處的孤城卻因為這份壯闊多了幾分悲壯感。
在荒漠中穿行的黃河,該是何等壯闊,何等大氣!詩人就將這番景象很好的描繪出來: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紅樓夢》香菱學詩中香菱這樣說:“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可見詩人遣詞之準。
李白也寫黃河。
詩詞君覺得李白身上有一種氣質,與黃河特別相符,大氣、豁達、不羈。只是這次詩人見到的卻是無舟可渡的、冰凍的黃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 李白《行路難·其一》
雖然前調略低沉,畢竟豁達才是大詩人的本性,最后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感情急轉,一掃前面的陰霾。
讀這首詩會不會想起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說到李白,就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首名作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 李白《將進酒》
有種末日狂歡的味道,卻又摻雜著幾分無奈,“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如此,倒不如與君共飲,同銷萬古愁。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