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月圓①
【唐】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靜,高懸列宿④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綺逾依: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圓。③列宿:眾星。
(1)(考點題)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了月圓之夜的那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4分)
【答案】
孤月當空,清輝滿樓;月映寒江,影動柴扉;月灑江波,浮光躍金;月照綺席,光彩交融;月掛空山,萬籟俱靜;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
只需要概括,不要分析;先要判斷“幾幅”,前三聯一句一景,六句就是六個畫面,關鍵的是要用準確的詞語概括,如第一句:天空一輪孤月,清輝灑滿樓宇;意思是對的,但語言上就不如“孤月當空,清輝滿樓”簡潔。
(2)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4分)
【答案】
遙想故園桂花開放,是虛寫;眼前的清輝,是實寫。故園桂花正該開放,虛中有實;萬里清輝,實中有虛。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詩人渴盼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
【解析】
先要分清虛實,“故園松桂發”是詩人的想象,屬虛寫,但這又是符合時令特點,虛中又有實;
“萬里共清輝”是對眼前景的描寫,是實,但思念的人又在遠方,實中又有虛。二是表達效果的分析,這是關鍵。
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問題。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注]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
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篆:盤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答案】
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關鍵詞扣1分)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條3分,1條2分。)
【解析】
審清題干是結合全詩來分析的,仔細閱讀詩歌,就不難發現: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三、四兩聯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
【答案】
頸聯想象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尾聯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后悠閑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
這道題的題干很關鍵,若不借助于題干中的“想象之景”,考生很難讀出頸、尾兩聯是想象之景。題目問的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說白了就是問我們三四兩聯寫了什么想象之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想象之景翻譯概括即可,“逢社燕”、“浣征衣”、“自臨水”都是歸家的自然之景、自然之事,當然表現自然而然之情,答“輕松”、“愉悅”、“閑適”都可。寫他人之事,寫得越好,越能體現詩人自己對此的向往。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 酬孝峙①
清·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熏風:東南風。
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軔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 考查詞人形象和表達技巧。分析本詩的人物形象,要抓住對抒情主人公的相貌描寫(“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比喻手法(“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關鍵詞:鑒賞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