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 ·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張元干②
山暗秋云,暝鴉接翅啼榕樹③。故人何處。一夜溪亭雨。
夢入新涼,只道消殘暑。還知否。燕將雛去。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當時秦檜執(zhí)政,張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張元干,南宋主戰(zhàn)派,曾入仕途,后因詞得罪秦檜被削除名籍,長期閑居。③“暝鴉接翅啼榕樹”,指傍晚烏鴉啼聲不斷,一個接一個回到榕樹宿巢。
1.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故人何處。一夜溪亭雨”的妙處。(5分)
2.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全詞概括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以“故人何處”設(shè)問,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1分)含蓄不盡,意味深長(或耐人尋味)。(1分)②寓情于景,(1分),詞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聽大雨之聲,間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產(chǎn)生的深深的惆悵、憂慮與思念之情,拓展了詩歌的意境,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2分)
2、①對時局黑暗的感慨。前兩句寫秋云暗山,暮鴉歸巢悲啼,是社會時局的象征;②“故人何處?”表達出對故人的掛懷與思念之情;③“消殘暑”“燕將雛去”,暑去秋來,燕子長大,詞人不禁生發(fā)時光易逝,光陰難留的悲嘆;④“雁將雛去。又是流年度”,表達了詞人因年華虛度、壯志難酬而產(chǎn)生的悲涼之感;或不甘心閑居,卻又無法改變現(xiàn)實的無奈、苦痛; ⑤雖賦閑卻心系國家前途命運的愛國情懷。(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得滿分,每點2分)
關(guān)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