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訪汪辰初
錢澄初①
關橋乍泊旋相訪,問遍揚州識者疏。
市井草深尋巷入,江城花滿閉門居。
僮驚客到饒蠻語,篋付兒收只漢書。
我過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 ①錢澄初:在明末曾從事抗清斗爭,失敗后歸隱田園。這首詩寫詩人自家鄉安徽桐城往揚州拜訪當年的抗清戰友汪辰初,此時汪辰初也過著隱居生活。
1.詩中“草”和“花”這兩個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2.拜訪當年的抗清戰友,詩人的心情是怎么變化的?請結合首聯、尾聯的內容進行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通過“草深”“花滿”形象具體寫出了汪辰初的隱居環境。(2分)②以“草”“花”相對舉,抒寫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國家淪亡、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3分)
2.①尋訪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詩人就馬上尋訪汪辰初,可見其心情迫切。(2分)②尋訪不著的失落。汪辰初隱姓埋名,識者稀少,一時尋訪不著,因而有了失落之情。(2分)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歲的老友重逢,值得高興,因而“笑”;但故國已亡,難免“啼”。(2分)
作者
錢秉鐙(公元1612年—1694年)清代詩人。字幻光,號田間。安徽桐人。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著有《藏山閣集》、《田間集》等書。
揚州訪汪辰初賞析
《揚州訪汪辰初》一詩抒寫作者暮年在他鄉與故知相遇,慨嘆時事,回憶往昔,頗見真情。
這首詩就是康熙二十二年癸末,揚春三月 “江城花滿”時,錢到揚州拜訪汪辰初后寫的。全詩恰如一幅市井風情畫、一篇滄海友情詩。全詩詳盡敘述了錢來揚州尋訪老友的經歷:蒼涼陳舊的水西門碼頭船剛剛停穩,一位老人便急不可耐地上岸打探友人,迫切之情溢于言外。然而,問遍揚州,識得汪辰初其人的,幾乎沒有。可見汪辰初晦跡深隱,一般人并不知曉。說識者疏,不等于連一個人也不知道,終究還是有線索的。因此,經過耐心的探訪,在“市井草深”的小“巷”中,尋到了汪家并從緊閉的門居領略到汪辰初的隱藏之深。這里,作者并沒有引用如杜甫《客去》所云“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話頭,徑說“僮驚客到”。作者的叩門而入,難懂的蠻語,著實驚動了門僮,暗示了主人是南明舊臣之故而經常提心吊膽的日子。即便如此,主人在家仍在寫一部南明抗清的史書以示后人,也就是將漢民族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后代。作者在結語處寫道二人均年事已高,一為七十一逾八十。由于相差十歲,作者對主人以兄事之,道出久別重逢之感慨之歡樂,啼出同經患難,故國亡滅的悲痛、九死余生的感受,讀來,倍感親切。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