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⑴
亂山深處小桃源⑵,往歲求漿⑶憶叩門。
高柳簇⑷橋初轉(zhuǎn)馬,數(shù)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⑸。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⑹黃昏。
在群山深處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宛如世外仙鄉(xiāng),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跨上馬轉(zhuǎn)過一道山梁,幾株高柳環(huán)繞在橋旁,傍山臨水幾戶人家,便是一個小小的村莊。
微風吹過茂密的叢林,送來鳥兒的歡唱,殘破的墻壁上青苔斑駁,仿佛是醉墨琳瑯。
我要寫下一首清麗的小詩,記住這難忘的時光,幾縷微云,一鉤新月,點綴著山里人的夢鄉(xiāng)。
西村:周密《武林舊事》記載:“西陵橋又名西泠橋,又名西村。”但西泠橋在孤山之后,與此詩首句“亂山深處”之說不合,疑是山陰的一個小村莊。
桃源:紹興鄉(xiāng)下的一個山村。
漿(jiāng):茶水。
簇(cù):聚集。
醉墨痕:酒后題詩留下的字跡。
耿(gěng):發(fā)光照耀。
《西村》是南宋詩人陸游寫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lián)由西村思往事;頷聯(lián)寫進山時的情況;頸聯(lián)寫入西村后所見所聞;尾聯(lián)寫看到景色后觸景生情。這首詩場景描寫細致,意境優(yōu)美。
嘉泰元年(1201年),七十歲的詩人在西村相隔多時舊地重游,自然不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萌發(fā)以詩紀念游玩的念頭,寫下了這首詩。
西村是詩人舊游之地。這次隔了多時舊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他觀賞著沿途風光,時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
首聯(lián)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環(huán)繞,仿佛是桃源世界。他還清楚記得當年游賞時敲門求水解渴的情景。
頷聯(lián)寫進山時的情況:走過柳樹簇擁的小橋,就要勒轉(zhuǎn)馬頭拐個彎,前面臨水數(shù)戶人家便是西村。對于擺脫塵世喧囂的山水深處,詩人是心向往之的。他另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絕句:“數(shù)家茅屋白成村,地碓聲中晝掩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也把數(shù)家的小村視為桃源。此詩這兩句富于動感,景物組合巧妙。“高柳簇橋”,似乎尚處于“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而在“初轉(zhuǎn)馬”以后,眼前便是“數(shù)家臨水自成村”,就進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這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的寫法頗為接近。這不僅回應了首句“小桃源”三字,而且從山回路轉(zhuǎn)中展示了這一桃源境界。
頸聯(lián)寫入西村后所見所聞:周圍樹木茂密,不見啼鳥,但聞鳴聲。當年來游之處,已是壞壁頹垣,自己醉書于上的詩句,也已斑斑駁駁,布滿青苔。詩人覺得,眼前這情景很動人,值得懷戀,應當寫一首詩留作紀念。
于是轉(zhuǎn)入尾聯(lián)。正當詩人吟哦之際,抬起頭來,只見空中有幾縷纖云,一彎新月。在此風景清佳的黃昏時刻,清詩自會涌上心頭。
作為一首紀游詩,此詩的特點在于能夠不為物累,脫去形似,用滲透感情的筆墨去捕捉形象,將自己深切體驗過的、敏銳感受到的物象寫入詩中,幾乎每一筆都帶感情。
陸游 :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