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木何時兩翅翻,玉籠金鎖只煩冤。
真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⑴本篇一題《鸚鵡》。大約作于變法期間。
⑵“玉籠”句:語本歐陽修《畫眉》:“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煩冤:煩惱,冤苦。杜甫《兵車行》:“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⑶解語:理解其語言。《新五代史·馬胤孫傳》:“孔昭序解語,是朝廷無解語人也。”
《見鸚鵡戲作四句》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一首詠物詩,表面上詠鸚鵡,實際是自詠。
鸚鵡身處華貴之處,但卻是“玉籠金鎖”之中。雖有兩翅,不能翻飛;雖能人言,何人解語?說人們不懂鳥語,可信;說人們不懂人言,不可信。詩人如此說,實為憤激之詞。
王安石實施變法困難重重,無法施展。他有一種知音難覓的孤獨感。這首詩就是表達了這種孤憤之情。
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