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①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里憶歸元亮井②,三年從事亞夫營③。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雨夜聲。
【注釋】
①此詩作于詩人只身遠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淵明字元亮,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淵明那樣的歸隱生活③亞夫營:漢文帝大將周亞夫屯兵細柳營,軍紀嚴明;這里指代作者供職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聯和頷聯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4分)
【①描寫了風和日暖、笙歌笑語、花柔柳嫩、蝶紫蜂黃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擬人、對偶(2分)】
(2)從“萬里”、“三年”兩個詞中任選一個加以賞析(2分)
【參考答案一:“萬里”強調空間渺遠,蘊涵飄零天涯而欲歸家不能的苦悶;(1分)為尾聯抒發作者的悲情做鋪墊(1分)參考答案二:“三年”點明時間漫長,流露羈旅的愁苦和疲憊(1分)為尾聯抒發作者的悲情做鋪墊(1分)】
(3)請結合全詩,簡析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4分)
【本詩作者的情感由樂而悲,進而由悲而怨前兩聯先寫歡樂春景;中間一折,抒發悲抑歸情;末句再折,轉責新灘不解人意,情感變化一波三折(答出1點得1分,答出2點得2分,答出3點得4分)
(4)前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描繪了一幅初春時節生機盎然的畫面。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處是笙簫之聲。就連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著美好的春光。(4分)作用: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后兩聯所抒發的思鄉之苦。(2分)
(5)尾聯中的““游人意”具體指什么?請根據全詩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游人意”是指自己因遠離家鄉而產生的思歸之情。(2分)作者遠離家鄉萬里,為他人作幕僚已經三年,如今面對美好的春光,更加渴望回到家鄉過陶淵明那樣的生活。思歸卻不得,漂泊天涯的痛苦和疲憊溢于言表。(4分)
(6)請簡要描述這首詩前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初春畫面?其中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4分)
答:描繪了一幅初春時節生機盎然的畫面。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處是笙簫之聲,就連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著美好的春光。(2’)作用:以樂寫哀,反襯后兩聯所抒發的思鄉之苦。(2’)
二:
(1)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詩歌的頷聯。(3分)
(2)詩歌中蘊含著作者復雜的感情,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頷聯情景交融。詩句中描寫了春花細柳柔媚多姿盡情開放,紫蝶黃蜂似乎鐘情美麗的花草,在草叢中翩翩起舞的春意盎然的畫面,其中蘊含著作者享受春天美景的陶然之情。
【評分細則】觀點1分,對景的分析1分,對情的分析1分。
(2)①詩歌前兩聯描寫了春天里美麗而歡樂的景色,抒發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②第三聯借用典故,含蓄地表達自己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獨)以及對歸隱生活的向往。③第四聯書寫自己徹夜未眠,埋怨新灘不解人意,撩動詩人的傷感之緒。
【評分細則】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每一點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對詩歌的分析和對情感的概括,要答齊兩點才給分。
三:
1.對于李詩頷聯的花柳無心,蜂蝶有情,姚培謙在《李義山詩箋注》中評價說“無賴者自無賴,有情者自有情,于我總無與也。”你同意此說法嗎? 為什么? (5分)
2.頸聯、尾聯是怎樣表現情感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1】我同意。紅花綠柳各自無心地開著,“無賴”即“ 無心”,即互不依賴,紫色的蝴蝶,黃色的蜜蜂卻好像飽含了情感。這兩句描繪出了春天絢爛美好的景象。由物及人,那些花柳不懂得我的情思,理解不了我的悲歡哀樂,那些蜂蝶卻能理解我的憂傷,在對比中體現了作者的隱痛。因此,表面上看與作者無關,實則借景物的無情、有情兩面襯托出了作者的傷感和凄苦心境。
【答案示例2】我不同意。紅花綠柳本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沒有人的生命和情感,開花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同樣,紫色的蝴蝶,黃色的蜜蜂飛來飛去,是自在的狀態,談不上有情與無情。而作者心中的傷感、憂愁是本身就有的,是因為身處柳營而產生的,并不是因為花鳥蝴蝶而產生,也就是說,不是“無與(刺激)”的結果。作者不過是融情于景,不好直接說而是通過景物說出來罷了。情在先,景在后;是“情”刺激了“景” ,才有了對景物的傷感、喜悅的情懷。
2.【示例】頸聯:詩人通過用典,間接抒寫思鄉之情。客居異鄉,我多想回到萬里之隔的家鄉啊,過著陶淵明那樣的隱居生活。可如今,三年來我卻一直在柳營任事,不曾回鄉。 “萬里”“三年”,表面上是寫空間的懸隔,時間的漫長,實際上正是抒寫欲歸不能的苦悶和無奈,表現詩人的羈泊天涯的痛苦。(2分) 尾聯:擬人修辭。寫新灘流水在羈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漲,新灘流水在一般游春者聽來,自然是歡暢悅耳的春之歌,但在思歸不得的天涯羈旅者耳中,卻像是午夜檐間風雨的凄涼之聲,不斷撩動著自己的羈愁,詩人推己及新灘,運用擬人手法,發出“新灘莫悟游人意”的嗟嘆。(2分)同時,樂景抒哀情,以“新灘”樂景反襯詩人凄苦的身世;哀景抒哀情,末句以“更作風檐夜雨聲”更加強烈抒發了思鄉之情的漫長以及不能歸鄉的無奈。(或以景襯情加分析)(2分)
四
1、詩歌頷聯寫景有什么特點?對全詩的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2、有人評價末聯說:“悟字入微。”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5分)
參考答案
1、采用擬人、對偶的手法,(1分)描寫了東風日暖時花嫩柳新、蝶紫蜂黃的早春景象;(2分)以樂景襯哀情,(1分)反襯自己的凄苦身世和思歸之情。(2分)
2、“悟”就是理解的意思。(1分)作者羈旅思歸,主觀作怪,把歡暢悅耳的春江水聲聽成午夜凄清的風雨聲,卻責怪春水不懂自己的心情,不斷撩動自己的羈愁。(2分)一個“悟”字,把作者無處解愁遣恨的惱怒體現得曲折有致,精妙入微。(2分)
【賞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亡故為了謀生,他不得不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節度書記,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遠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詩應作于公元854 年,即詩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風俗,二月二日為踏青節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點明踏青節江上春游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 ”,寫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濕,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頷聯“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寫江上春色如果說首聯還是描寫剛接觸外界事物時一種自然的感受,這一聯則是有意尋春、賞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見的事物,是春天生命與活力的標志,紅(花)、綠(柳)、黃、紫,更寫出了春天絢爛色彩但這一聯不僅抒寫詩人對美麗春色的流連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觸動的傷感“無賴”即“ 無心”,與“有情”相對花、柳是沒有人的感覺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規律行事,春天來了,便吐蕊、長葉,在東風旭日中顯示出生命的活力,散發著春天的氣息,而不顧人的悲歡哀樂,故源“無賴 ”蜂、蝶是有生命的動物,春到人間,穿花繞柳,翩翩飛舞,像是滿懷喜悅宣告著春天的來臨,故說“有情 ”然而,不管是無心的花柳,還是有情的蜂蝶,它們作為春色的標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詩人形成鮮明對照“無賴者自無賴,有情者自有情,于我總無與也”(姚培謙《李義山詩箋注 》),其實還不止是“無與”,而且是一種刺激細味“各”字、“俱”字,不難發覺其中透露出的隱痛詩人寫江間春色,寫物遂其情,正是為了要反襯出自己的沉淪身世與凄苦心境何焯說:“前半逼出憶歸,如此濃至,卻使人不覺 ”這“不覺”正是詩的蘊藉處
頸聯“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轉寫長期寄幕思歸元亮井,用陶潛(字元亮 )《歸園田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亞夫營,用周亞夫屯兵細柳營事,暗寓幕主的柳姓雖用典,卻像隨手拈來,信口道出他曾說自己“無文通半頃之田,乏元亮數間之屋”,可見詩人連歸隱躬耕的起碼物質條件也沒有“萬里”、“三年”,表面上是寫空間的懸隔,時間的漫長,實際上正是抒寫欲歸不能的苦悶和無奈對照著“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寫意 》)、“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初起》)等詩句,不難感到“三年從事亞夫營”之中所蘊含的羈泊天涯的痛苦
末聯“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寫新灘流水在羈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漲,新灘流水在一般游春者聽來,自然是歡暢悅耳的春之歌;但在思歸不得的天涯羈旅者耳中,卻像是午夜檐間風雨的凄涼之聲,不斷撩動著自己的羈愁,所以發出“新灘莫悟游人意”的嗟嘆本是聽者主觀感情作怪,卻說“新灘莫悟”,曲折有致馮浩說:“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灘莫悟,而更作風雨凄其之態,以動我愁,真令人驅愁無地矣”可謂深得其旨李商隱許多抒寫身世之悲的詩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筆調,綺麗精工的語言,著意渲染出一種迷蒙悲凄的環境氣氛這首詩卻以樂境寫哀思,以美麗的春色反襯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輕快流走的筆調抒發抑塞不舒的情懷,以清空如話的語言表現宛轉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