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幾人知
【納蘭性德(1655 年-1685 年), 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 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 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 葉赫那拉氏”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想當初初次讀到“人生若只如初見”時,便被驚艷到,就想寫出這句話的人,是什么樣子呢?后來知道納蘭后,又被他的身世、經歷震驚。這樣的絕世多才溫柔深情公子,誰又忍心拒絕?
納蘭只活了31個年頭。31歲,永遠年輕。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品行謎一樣地完美了滿漢文化融合之初的歷史,才會留給世人“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懸念。
相門翩翩公子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屬正黃旗,為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八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
他的儀容風姿也是優雅出眾。曹雪芹的祖父,容若的同僚、好友曹寅后來在他的詩中也道:“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嬌好 ”。此外崇武是滿人傳統,容若自幼習騎射,少年時代已是狩獵好手。還曾因騎術出眾到上駟苑馴馬。納蘭性德,幾乎就是當時完人的代名詞。
宋后第一詞人
納蘭自幼天資穎異,讀書過目不忘。十七歲時入太學讀書,十八歲中舉人,后又考中二甲第七名進士。
在這之前他已有《淥水亭雜識》等著作。二十四歲詞集《飲水詞》問世后,形成了“家家爭唱飲水詞 ”的局面。
他擅書法,寫一手漂亮的褚遂良體的字,也精于繪畫和書畫鑒賞。
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文采已是這般璀璨。
納蘭以詞聞名,其詞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
王國維有評:“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更被贊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當時盛傳“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 ”。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勝,情真景真,“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看去不加粉飾,卻如天生麗質,無不鮮明真切,搖曳動人。
江湖落落狂生
容若是個最不看重門第的人,他沒有相國公子的驕矜和浮華,對朋友最是寬厚忠實。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他的朋友中沒有王公貝勒和達官子弟,那些人來奉承他也是被冷在一邊。他少年時代的好友張純修(名畫家)、曹寅先祖都是正白旗包衣出身。“包衣”就是奴才,但他卻與他們始終平等相處。
他最好朋友是一幫有文名沒錢財的漢族布衣,如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
他們的年紀足以做他的父親,其中最年輕的顧貞觀也大他十七歲
。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與他的這些朋友把酒論詩吟詠唱和,他會感到快樂。
千古傷心人
“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 上蒼給了納蘭一個林黛玉般的表妹。一個是俊朗不凡,談吐優雅。一個是冰潔嫻靜,清麗脫俗。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在那段朦朧的歲月里,雖從未說起,但在彼此眼中,心上早有靈犀。
《減字木蘭》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風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而納蘭和表妹的這段好時光,當時,卻無法逃開那種來自家庭的阻力。納蘭母親,在她眼中,不能接受納蘭表妹的父母雙亡,家道沒落。她認為納蘭是家族的驕傲,他的妻子應該有高貴的身份和地位。他們阻斷納蘭和表妹的一切見面機會。
當納蘭幾經周折,打探到表妹消息時,表妹早已被送入宮中,參加選秀。并以出眾的才貌,被選為皇帝的妃子... ...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
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之后,納蘭得了一場大病,一病數月,每次睡夢里納蘭都痛的不能呼吸。那種疾病的痛;夾雜著那種生離死別的痛... ...
后來,康熙帝給納明珠長子納蘭容若賜婚,娶的是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時年,納蘭二十歲,盧氏十七歲。
盧氏是出了名的端莊賢惠,才情了得。她的溫柔體貼包容了納蘭的一切,雖說出身高貴,但對周邊的人,甚至對身邊的一花一木也是關懷備至。
盧氏曾經問容若:最悲傷的字是哪個?容若不解,盧氏說:是“若”。凡“若”出現,皆是因為對某人某事無能為力。逐可見盧氏的文學素養是極高的。而后來,納蘭做的很多詞中,也有采納這個“若”,最有名的莫過于“人生若只如初見了 ”
西窗共剪,紅袖添香。與妻子盧氏在一起,納蘭的這一段時光是快樂的。
但“ 歡樂總是乍現就凋零,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 也許是天妒良緣,納蘭與盧氏的美好,僅僅維持了三年,盧氏便死于難產。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淚咽更無聲,止向從前悔薄情,
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前夜雨鈴。
納蘭再一次病倒,他感到了冷,冷的象掉進了冰窖之中。明府上下使出渾身解數,救治納蘭,仍無濟于事。連御醫都束手無策。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生活中,許多東西,擁有時,或許并不覺得如何珍貴。可等到失去了,才會發現,有些人,有些事,又是那么的難以割舍。
納蘭不斷的寫詩填詞,抒發自己的別情愁緒,聊以慰藉那些心中的寂寥。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想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看著郁郁寡歡的納蘭,最著急的莫過于納蘭的父母了,最終納蘭禁不住家庭的壓力,又娶妻宮氏。雖說宮氏也是名門望族。但深情如納蘭,他那顆禁錮的心卻再也容不下任何人。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或許,人的一生,能與哪滴雨露結緣,能與哪棵小草相伴,自有定數。有緣的人,會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似乎有某種力量的牽引,終會不期而遇。 納蘭的心已經沉寂了很久,但對位素未貌面的才女,卻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康熙下旨命納蘭隨他一同南巡。給了這對麗人一個恰好的機緣。
《浣溪沙》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沈宛自幼在江南長大,有一種江南女子獨有的鐘靈毓秀。他們在一起的這段時光心有靈犀。很多時候,無需多言,彼此都懂得對方。。
《南鄉子》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 卮酒曾將酹石尤。
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沈宛象她的紅顏知己,在他心靈孤苦無依時,讓他那顆已沉寂已久的心,又有了活力。
《采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
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納蘭和沈宛過上了詩意散淡的生活,淥水亭,花間草堂,德勝門別院,都成了納蘭的桃源。
正當他的好友都為他感到欣慰,家人也可以稍稍安心時,納蘭病了。
納蘭容若這樣多情的男子,為世所稀,卻終是多情反被多情誤。
納蘭這一病僅僅七日,七日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他便離開了人世。噩耗傳出,聽者皆泣不成聲。納蘭生前對朋友皆情深意重,他的離去,對許多人來說,心中充滿了惋惜和哀傷。納蘭才華橫溢,名滿京師,“為哀挽之詞者數十百人,有生平未識面者。 ”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昔昔長如玦。
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鐘情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通過一首首納蘭詞,我們依然能看到那個才華絕世,容貌出眾,品行高潔的納蘭。那個浪漫凄苦,情深無限的納蘭。 他把自己傷,自己的疼,和一份無處訴說的深情,寫進了詞中。他的每一闕詞都是一幅凄美的畫面,讓無數為之駐足的人禁不住心動。
幾行小字,幾片落花,穿過那條歲月的河,納蘭安放在詩詞中的那份深情,依稀昨日......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