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仁宗時期出現的文人,網友們給他們取了個團名,叫“默寫并背誦男團”。
因為這個時期的文學,幾乎占了語文書中傳統篇目的半壁江山。
而每學完一首詩詞的最后,總有要求“背誦并默寫全文”的童年陰影。
下面這些人的名字你肯定熟悉:
范仲淹、晏殊、韓琦、歐陽修、包拯、司馬光、王安石、蘇軾、蘇轍、程顥、富弼、文彥博、狄青、柳永、宋庠、宋祁、梅堯臣、蘇舜欽、張載、周敦頤、程顥、沈括、蘇頌……
他們往往集官僚、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乃至科學家為一體,甚至有些人寫文作賦只是業余愛好罷了。
這個時期的人才之繁盛令人瞠目結舌,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可以比肩。
為什么這個時代的文化如此昌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經濟的繁榮。
仁宗在位42年,北宋人口增長三百七十九萬戶,四大發明有三個在仁宗朝被轉化成生產力,此外如解除宵禁之措施,更是帶來了夜市之繁榮。
著名經濟學家麥迪森在其專著《世界經濟千年史》里提到,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時,中國GDP總量已達到265.5億美元,約占全世界經濟總量的22.7%,而人均GDP為450美元,遠高于同期西歐各國的水平。
可以說在北宋時期,封建經濟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即使在后期宋朝衰敗,仍舊比同一時期的其他帝國要繁榮的多。
02
除了經濟,君主愛才,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宋仁宗善于納諫,在電視劇中,經常有一些大臣在朝堂上互懟,甚至跟皇上互懟的橋段。
一開始看劇的觀眾都覺得不可思議,以往我們看古裝劇,里面的帝王經常被惹得龍顏大怒之后就要砍別人的頭。
但是這個劇里的皇帝,好像都沒有一點皇上的架子。
在歷史上的宋仁宗的確如此,從他這個謚號里的“仁”字就能看出來。
據說蘇轍參加進士考試的時候,在試卷里寫到:
“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里歌舞飲酒,紙醉金迷。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
考官們認為蘇轍無中生有、惡意誹謗,要換作其他皇帝,可能早就搞起了株連九族。
趙禎卻說:
“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于如此直言,應該特與功名。”
所以后人評價仁宗:“任宰輔,用臺諫,畏天愛民,守祖宗法度”、“寬柔以教,不報無道”。
仁君統治,人才輩出,所以整個大宋政治清明,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
可以說,正是那個清平盛世,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文人,也正是那批優秀的文人,使得那個時代讓人魂牽夢縈,心向往之。
·晏殊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同時他還是皇帝宋仁宗的老師。
因為身居宰相之位,所以他還有一個“宰相詞人”的稱號。他是一位天才型的文人,5歲能作詩,14歲在皇帝面前殿試,中了進士,可以說是年少成名。
在宋仁宗年幼的時候,他作為老師,時常在身邊諫言,是宋仁宗身邊不可缺少的關鍵人物。
同時,他還是一位伯樂, 后期閃耀文壇的范仲淹、歐陽修等人,都離不開他的發掘和扶持。
晏殊的詞風格清麗雅致,可以說如他的人一樣,精致不落流俗。
我們最熟悉的詞,莫不過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小時候讀不懂,長大以后再拿出來讀,別有一番滋味。
還有這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雖是一首思婦情詞,但是王國維在治學三境中,引用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作為第一境界。
好像對愛情的追求與對學問的追求沒有什么不同,那種苦苦求索的追隨,恰是兩者中都會有的孤寂感。
·范仲淹
范仲淹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個文人的形象,但其實他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在地方,他興修水利,親臨一線,通宵工作,甚至將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
應晏殊之邀,他主持應天府書院。
政治上,他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和富弼、韓琦等名臣聯手實施新政,短短幾個月間,讓政治局面煥然一新,史稱“慶歷新政”。
然而改革受到保守派的阻撓,他被外放到河南鄧州,在朋友滕子京送來的一幅畫里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激勵著后世的英才豪杰,在追求理想和抱負的路上,不舍晝夜。
關于他的詞,最愛的還是那首《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邊塞的空曠孤寂,戰場的蒼茫寥落,一幅大漠畫卷鋪開。
我們理解中的宋詞多是婉約清麗的,但是這首詞塑造了全新的宋詞美學,對后來的豪放派也有著深刻影響。
·歐陽修
一代文壇領袖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最廣為流傳的詞作《生查子·元夕》
說他是一代文壇領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發掘了一批才華橫溢的有識之士 ,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都可以說是受到了他的提攜而名揚天下。
同時他也非常向往韓愈的文學理想,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開創了一代文風。
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他的《醉翁亭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表達的正是他豁然達觀的心態,即使被貶,也能在醉人的山水之間,肆意把酒言歡。
除此之外,他的詞作,最喜歡的就是這首《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一曲道盡深閨女子的深情與哀愁,好像比女子還了解女子。
難怪李清照也是這首詞的鐵桿粉絲。
·蘇軾
蘇軾可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宋代文人之一,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很多人說他是繼歐陽修之后的宋朝第二代文壇領袖。
但是他主要在宋仁宗統治后期才出現,主要活躍在宋神宗時期,所以劇中戲份可能不多。
在語文課本上,有很多他的傳世之作,每一篇都是經典: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除了上面這些文學大家,在宋代還有很多文人留下了很多名篇著作。
說起唐朝的時候,我們談大唐的繁華與浪漫,說起宋朝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雅致和閑適。
那個風雅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是精神卻流傳至今。
小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要背誦這些“沒用的東西”。
長大之后,才懂得這其中的深意。
人生一世經歷的種種疑惑,前人都已有了答案。
關鍵詞: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