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入鄭郊,尚經百余里。
馬煩時欲歇,客歸程未已。
落日桑柘陰,遙村煙火起。
西還不遑宿,中夜渡涇水。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題目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是對全詩主要內容的概括,具有總括全詩的作用。
B.首聯寫停駐于圃田店之后的行程,從這里出發還要再走一百余里才能到達目的地。
C.頷聯寫的馬困乏煩躁急欲歇息,側面表現出行客雖久于路途、疲憊不堪卻歸心似箭。
D.尾聯寫作者因為已定的歸期臨近,沒時間多停留,所以半夜就起身渡涇水西去。
15.請簡要分析頸聯的作用。(6分)
14.答案:D
解析:“因為已定的歸期臨近”說法錯誤,詩中并沒有說限期而歸。所謂“不遑宿,所謂“中夜渡,只是在表明思歸心切,未必限定著歸期。
15.答案:描寫了作者停駐圃田店時看到的傍晚景色,渲染了一種安恬寧靜的氛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思歸之情。宕開一筆,舒緩了詩歌的節奏,使得整首詩歌委婉從容。(每 點2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