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東陽
秋風江口聽鳴榔,遠客歸心正渺茫。
萬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
直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火宿維揚。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東陽被派為應天(今南京)鄉試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揚州北上,時逢重陽,遂作此詩。 ②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廣德元年,官軍先后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終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臺)聽到這一消息,遂作此詩。
13.下列對兩首詩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首詩的韻腳相同。 B.兩首詩都有對仗句。
C.兩首詩并非都是首句入韻。 D.兩首詩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14.下列對兩首詩寫法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九日渡江》第一聯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聯即景抒情。
C.《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領起全篇。 D.《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以詩人的行蹤為主線。
15.“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直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火宿維揚”與“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都連寫四處地名表達“歸心”,請比較其表達效果。
答
13.D
14.D
15.兩首詩都以四個地名連續轉切,分別以“直過”“更東下”和“即從”“便下”等詞銜接,節奏緊湊,綰合緊密,流轉自如,渲染出歸心之切。李詩的地名收于“維揚”,重陽節還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歸程的急切和愉悅中,還透出一點孤獨落寞之感;杜詩的地名則直指最終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滿了喜悅、興奮。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