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納蘭容若,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最會寫情詩的詞人。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人兩處銷魂”、“當時只道是尋常”、“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字字是血,句句含情。
寫愛情詩,納蘭容若是個中高手。可你知道嗎?寫友情詞,納蘭容若亦佳作頻出。
詩詞君分享8首納蘭容若的友情詞,很深情,不給愛情詞差。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
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
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
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
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
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
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康熙十二年(1673),十九歲的納蘭性德與嚴繩孫結識,成了忘年之交。嚴繩孫應納蘭性德的邀請在明珠府借住了兩年,二人作詩詞互相酬唱,無所不談。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嚴繩孫告假南歸,納蘭性德對好友的離開傷心不已,前后共寫下五首詞相贈,足見二人情誼之深厚,這首《水龍吟》便是其中之一。
離別之情裝滿了酒杯,詞人卻只能一聲嘆息,目送友人離去。 納蘭容若感慨道:早知道人生離別多,不如我們從未相遇過。像極了愛情。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游時節好花天。
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
倩魂銷盡夕陽前。
龔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會試主考官,詞人正出其門下,是年秋,龔氏卒去。
納蘭性德在園中觀賞海棠時,面對海棠零落的場景,想念好友龔鼎孳,有感而作。以花零落,引出對友人的思念,想當初,兩人攜手同游,如今,卻成空夢。
友人總是帶來陪伴和歡樂,如今,友人離去,也帶走了納蘭的快樂。
·《金縷曲·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顧貞觀與納蘭容若相識,榮辱與共,結下了深厚友誼。這首詞即是納蘭性德與顧貞觀相識不久的題贈之作。
據顧貞觀記云: “歲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見即恨識余之晚,閱數日,填此曲為余題照。”
顧貞觀是納蘭容若最好的朋友,兩個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下,寫下此詞。即使歷經劫難,友情也要長存,這份情誼到來生也難以補足啊。
與朋友期待來生再續前緣,可知這份友情太過深厚。
·《于中好·握手西風淚不干》
握手西風淚不干,年來多在別離間。
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后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
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康熙二十年(1681年),因為母喪,顧貞觀要回無錫,納蘭容若十分難舍,寫下此詞。
“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剛剛畫好的小像籠罩在裊裊升起的淡淡香煙之中,納蘭容若細細觀察許久,卻還是不滿意,妙手丹青仍然畫不出我的離傷與思念。
當友情濃烈時,愛情也為之遜色。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
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康熙年間,納蘭的好友蒙受不白之冤,含恨遠去,為了勸解和送別遭受冤屈的友人,故作下此詞。
今日一別,相聚又不知是何時,索性狂歌痛飲,以慰年華吧。容若寬慰友人:小人讒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樣。
人為什么需要朋友,就是在困難的時候,有一雙手,一個真誠的關懷,能讓你在寒風中,依然相信:人間值得。
·《點絳唇·寄南海梁藥亭》
一帽征塵,留君不住從君去。
片帆何處,南浦沈香雨。
回首風流,紫竹村邊住。
孤鴻語,三生定許,可是梁鴻侶?
梁佩蘭,字藥亭,來京師應試,故與容若相識,結為知己。但仕進不利,故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離京返粵,納蘭性德作以寄贈。
納蘭描寫了友人離京返粵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留戀和不舍,又追憶了友人往日瀟灑風流的隱居生活,以及友人當年與詞人推心置腹的交往的美好回憶,寄托了納蘭對友人返鄉后能過上令人歆羨的生活的美好期望。
你若還在,我們必定相伴。你若離開,我將送你最好的祝福。
誰復留君住。嘆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不道只、暫時相聚。袞袞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 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有解憶、長安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身世恨,共誰語?
姜宸英,字西溟,又字湛園,浙江慈溪人,善辭章,尤工書畫,與納蘭有交游。 1679年,姜西溟丁母憂,南歸奔喪,納蘭賦詩相贈。
“誰復留君住。嘆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一句出自肺腑,字字千金,可見納蘭對友人的萬分不舍之情。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
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
楚天魂夢與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斷續涼云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
今夜冷紅浦溆,鴛鴦棲向何處?
康熙十年(1671),十七歲的納蘭性德“貢入太學”,同期在國子監學習的漢軍旗人張見陽,與納蘭性德結成終生摯友。
1679年,張見陽出任江華令,攜著南行,思念之下的納蘭容若,寫下此詞。
秋風蕭瑟,卷起漫天落葉,大雁向著南方高飛。我們的愛情匆匆開始,又匆匆結束,徒然留下無盡的相思。
全詞沒有一個字提及人物,既沒有出現詞人自己,也沒有出現愛慕懷懷念的對象,一切修辭都是暗示,一切意象也都是暗示。在各種旁敲側擊里,烘托出夢斷香消的刻骨悲傷。
納蘭是一個多情的人,不僅對妻子深情,對朋友亦是推心置腹,感情很深。正因為用情至深,納蘭才早夭吧!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不正是納蘭的真實人生寫照嗎?
關鍵詞:古詩詞,納蘭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