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如人生,寫盡一生的悲歡。
古語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在行將就木之際,這些詩人在掛念著什么?
是無奈的嘆息還是釋然的感慨?
透過這些絕筆之作,觀其對生死的態度,若不能看透,便不能活透。
01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大鵬展翅翱翔,本可飛越千山萬里,遠振八方,不料力量不濟,半途摧折。
很顯然,這是李白的自喻,他常常將大鵬視作自己的精神化身,也曾經寫過“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樣激勵人心的詩句。
但在此絕筆詩中,大鵬卻“中天摧兮力不濟”。
因為他一生未能如大鵬一樣一展雄姿,施展抱負,如今又在纏綿病榻,自覺時日無多,在精力不支的情形下,作了《臨路歌》。
“馀風激兮萬世”指大鵬雖摧折,但其遺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
李白也的確做到了,他的精神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巨大的影響。他臨終前對人生無限惋惜,自悼、自傷,卻也自信,這千秋萬歲名,非他莫屬。
02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亡國的痛,階下囚的苦,是李煜解不開的情感。
《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詞,亦是一曲生命悲愴的哀歌。
傳說李煜作此首詞,命人奏樂吟唱,太宗聞之,大怒,遂賜毒酒。
那些春花秋月的閑情,記憶中故國的美,已經今非昔比。心中愁緒,只好付諸浩浩東流、無窮無盡的一江春水。
此詞感情之深厚濃烈,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所發人生之憤、亡國之恨,如此驚心動魄!
03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一生為國鞠躬盡瘁。
“位卑未敢忘憂國”,不僅他自己一心為國,并且還教導自己的兒孫晚輩,讓他們心中時刻謹記報國二字。
人死萬事空,而陸游在臨終前依然惦念著祖國的的河山,對他來說,最大的遺憾和悲傷莫過于未曾親眼見到收復河山的那一刻!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絕筆之作字字泣血,令人心酸不已。
04
自題金山畫像
【宋】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本詩可看作蘇軾對自己的畫像,有如今垂垂老矣的感嘆,有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多重感情交織在一起。造語蒼涼,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此詩時,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回首自己的一生,起起伏伏,失意坎坷,也感慨身如漂泊之舟,自嘆飄零。
用自嘲的口吻講述曾經被貶的經歷都是他的功業,一番自我調侃的語氣,又變回我們熟悉的那個開朗豁達的東坡居士了。
05
臨終詩
【明】唐寅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伯虎是一個傳奇人物,風流才子、著名畫家、桃花庵主,看似瀟灑風流,其實他的一生是充滿坎坷波折的。
家境衰落、親人離世、仕途坎坷、晚年困頓,讓他郁郁而終。
在陽間,有分離聚散,死后歸地府,又有什么區別?不過都是一樣的境地,只當是流落在他鄉罷了!
回首坎坷的一生,身似飄零的落葉,最后也看透這塵世生死,都隨風去吧!
06
擬挽歌辭三首·其三
【晉】陶淵明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淵明在大病之中,感自己命不久矣,寫下臨終絕筆詩《擬挽歌辭三首》,表達對生死的看法。
在詩人的觀念中,對死亡看得很淡然,他說“縱浪大化中,不憂亦不懼”,用順其自然的態度去對待生老病死。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人死之后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將生命交付給大自然,塵歸塵,土歸土。
07
垓下歌
【先秦】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詞中既充滿著悲壯的豪情,又包含滿腔的深情。
英雄末路,被圍困垓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項羽唱出了人生的無奈和悲涼,曾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也有謝幕的一天。
大勢已去之時,不肯過江東,就是他最后的傲氣。
08
【近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該詩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慷慨就義之前在獄中寫下的絕命詩。
在清末國土淪喪的危難之際,有一批不懼死亡的勇士為救亡圖存做出英勇的犧牲。
我自橫刀,肝膽昆侖。今日雖死,詩人卻相信,還會有更多有相同信念的人站出來,苦難只是暫時的,民族的希望不會破滅。
此忠肝義膽,千秋尚凜然!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