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最大的特點是飽含著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其中最能撥動我們心弦的便是鄉愁。高適在《除夜作》中曾說:“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可見鄉愁是我們對故鄉深深的眷戀。它能大到故鄉的明月,也能小到故鄉的草木。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回鄉偶書二首·其一》中的鄉愁是到老也改不了的鄉音,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于他晚年辭官還鄉的時候。其實這首詩,我們在學生時代就曾學過,但少時不知詩中意,如今讀懂卻已是中年人。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詩的開篇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意思是說,我從小就離開了故鄉,直到年老才回來。雖然我的鄉音從未改變,但是鬢角的毛發卻已經斑白。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賀知章久居他鄉所產生的傷老之情。容貌的變化,對應了歲月的無情,也襯托出了賀知章鄉愁的濃郁。
實際上,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他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當時他已八十六歲高齡。而距離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離開故鄉,已經過去近五十年時間。所以他在這里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句中自對,概括出這么多年客居他鄉的事實。
最后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意思是說,故鄉的小孩看到我后,竟然沒有一個認識我,還笑著詢問我,這位客人您是從哪里來的呀?乍一看,這兩句詩平淡無奇,但其實卻是這首詩峰回路轉,別有境界的一筆。小孩天真爛漫的一個問,對于賀知章來說,卻是重重的一擊,無疑勾起了他無窮的感慨。
五十年沒有回到故鄉,何止是故鄉的兒童不認識他。可以說是曾經熟悉的人、物、事都會發生變化。流露出賀知章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這首詩樸素無華,毫不雕琢,卻符合陸游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對于身為讀者的我們來說,盡管它只有短短的4句,卻概括出了我們中年后才有的鄉愁。雖然我們的年齡不同賀知章那樣已到人生暮年,但是人到中年其實已經能夠深刻體會到這首詩中所說的,那種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之感。即便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情形也會出現。
總的來說,賀知章這首詩是一首動人心弦的千古名作,也是一首我們最怕讀懂的一首詩,因為讀懂已是中年人。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