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恨①
【清】鄭燮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②,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癲狂甚,取烏絲③百幅,細寫凄清。
【注】①這首詞是作者出仕前,中年落拓揚州時所作。②滎陽鄭:引《李娃傳》中的常蠅刺史之子鄭生奉父命赴長安應試,愛上妓女李娃,棄試,流連花巷,錢盡被逐街頭行乞的故事,詞人在此借以自喻。③烏絲:全稱烏絲欄,一種專供書寫用、帶黑格的絹素或紙張。
14.上闋“夭”字,意為_______;下闋著一“_______”字,極寫對黑暗社會的不滿。
15.“癲狂甚”,是全詞詞眼。試結合整首詞加以賞析。
答
14. 茂盛 恨
15.整首詞想象奇特,富有反叛精神,表達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和反抗,處處體現著“癲狂氣”。①開篇詞人對“花”“月”“酒”等為一般人所喜愛謳歌的事物加以否定,奠定了詞作不同流俗的狂傲基調。②接著用“斫”“煮”“焚”“燒”“椎”“裂”“毀”“抹”等一連串近乎癲狂的富有破壞力的動作,破壞一切被文人贊美的事物,表達內心的憤激之情。③借用典故,將為世俗不齒的風月之事,稱為自身家事,表達對封建禮教的叛逆之狂放。④下闋“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以反詰的方式,質問天公,指斥世俗,再現無所畏懼的“癲狂”氣。
【解析】
1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兩句的意思是:把茂盛的桃樹砍斷,減損他的風景。其中“夭”字意為“茂盛”。
下片繼續寫自己貧困潦倒,抒發對黑暗社會的憤懣之情。開頭兩句寫自己從來就是窮命相,這是難以更改的。“看蓬門秋草”的“看”提領以下四句,寫家門貧困,冷落孤單。詞中的“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進一步描寫自己的冷落孤寂——細雨敲打著稀疏的窗欞,夜夜是孤燈伴著自己,“自刻苦,自激憤”地讀書。最后以反詰句式將郁結在心中的不平投向那不平的社會。“恨”字極寫對黑暗社會的憤怒之情。這不僅是板橋個人的恨,同時也表達了當時有正義感的人的心聲。
15.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詩眼的能力。
“顛狂甚”是借用世人語。因作者不肯從俗,因而常遭不順,并斥為“狂”、“怪”。這里借而用之,表示自己決不妥協的精神,全詞處處體現著“癲狂氣”。
首先,一開頭,作者就對“花”“月”“酒”這些為一般詩人所沉湎而謳歌的事物加以否定,表明自己并非“風月派”。說花是無知的,不必為花傷情,月是無聊的,不必為之徘徊流連,酒也是無法消愁解恨的,更不必沉湎,不必謳歌,奠定了詞作不同流俗的狂傲基調。
其次,“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幾句中的“焚”“燒”“椎”“裂”“毀”“抹”等幾個動詞,富有近乎癲狂的破壞力,既生動又形象地刻畫出作者激憤、決絕、狂放的神態。
再次,“滎陽”三句,是引用《李娃傳》中的常蠅刺史之子鄭生奉父命赴長安應試,愛上妓女李娃,棄試,流連花巷,錢盡被逐街頭行乞的典故,借以自喻,表示對封建禮法的蔑視之狂放。
最后,炎涼的世情,深重的壓迫,使詞人情不自禁地呼出“難道天公,還箝恨風不許長吁一兩聲”,這是以反詰句式將郁結在心中的不平投向那不平的社會,再現無所畏懼的“癲狂”氣。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