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杜審言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①,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②,流落在豐城。
【注】公元698年,杜審言坐事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宋之問寫此詩以贈。①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東軍事。②龍泉劍:傳說在豫章豐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從題材上看,本詩是一首送別詩;從體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中“萬里行”“不相送”“遠含情”等內容都與詩題中“送別”相呼應。
B.一個“嗟”字,飽含詩人復雜心情:為朋友的遭遇而傷感,為即將到來的分別而惆悵,更為官場沉浮無定而感慨。為全詩定下了悲涼沉重的基調。
C.頷聯寓情于景,詩人不能河橋相送,只能想象餞別結束后的場景:友人遠去了,唯江邊垂柳,臨風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兩人深厚的情誼。
D.全詩不失自然樸素。前兩聯通俗曉暢,不事雕飾;后兩聯用典,熨貼工穩,并不晦澀。中間兩聯對仗工致,流走勻稱,宛轉如意。
15、詩中運用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
14、D.“中間兩聯對仗工致”錯。“不相送”“遠含情”不對仗。律詩要求中間兩聯對仗,此詩的第二聯對偶雖不甚工致,但流走勻稱,宛轉如意,說明作者于此重在達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
15、①孫楚因性情孤傲而不得志,賈誼因遭嫉妒被貶,途徑湘江寫下《吊屈原賦》,憑吊因讒言被貶的屈原。詩人化用孫楚和賈誼的典故既暗點友人的貶謫及行蹤,又以這些才華橫溢,卻橫遭貶謫的前人來喻指友人才學高超,卻仕途坎坷,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以及對世道不公的憤慨之情。
②以龍泉劍的流落喻友人才學高超卻懷才不遇,以龍泉寶劍的失而復得,暗指有朝一日,友人終會被有識之士發現,脫穎而出,再得起用,表達了詩人于憤懣不平中對友人的安慰與期待之情。
【翻譯】
病臥在床停止了一切事情,慨嘆你遠行萬里。不到河橋上送你了,江邊樹木含著遠離之情。這番離別,你將經過馮翊、湘江一帶,也正好緬懷孫楚、屈原等高賢們。你終將會像那龍泉劍一樣,在豐城將脫穎而出。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