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維《山居秋暝》中“ , ”兩句,通過描寫人與環境和諧融合的生活圖景,表達詩人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
2.《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國君決心改變士大夫們養成的種種陋習,“ , ”,才招致眾人的強烈反對。
3.《書憤》中“ , ”兩句以典明志,表明自己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4.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并弘揚“九德”,在用人和從諫方面做到“ , ”,那么便可輕松治理國家。
5.《春江花月夜》中詩人寫望月思遠,希望追隨月光陪伴遠人的句子是“ , ”。
6.《阿房宮賦》中“ , ”兩句用糧倉中的糧食襯托釘頭之多,表現阿房宮殿宇眾多,批判統治者的窮奢極欲。
7.杜甫《蜀相》中“ , ”兩句,運用帶有詠嘆情調的自問自答句式,把追思緬懷之情表達得極為深微。
8.《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禮記·禮運》中“ , ”表達了相同的意思,都體現了儒家的“仁”。
9.《客至》中寫招待寒酸簡單但卻滿蘊真情的句子是“ , ”。
1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談到“文”與“質”辯證關系的兩句是“ , ”。
11.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 ”兩句,互文見義,情韻悠揚,讓人聯想到西湖之上,不論白天或是夜晚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
12.《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 , ”兩句,既凸顯了冉有謙虛謹慎、敦厚禮讓的性格,更彰顯了“禮樂”的重要性。
1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詩人被貶出京,江州地處偏遠,只能聽到民間山歌和村笛小調。
14.在《赤壁賦》中,蘇子以“ , ”兩句,告訴我們獲得快樂其實很簡單,即把自然美景當作無窮的資源,與朋友一同享用。
15.《錦瑟》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婉不已的詩句是“ , ”。
16.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為人作出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句子是“ , ”。
17.《登高》中直接描寫詩人杜甫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生活境況的詩句是“ , ”。
18.《過秦論》中“ , ”兩句形象地描寫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將領、士兵守衛要塞,盤問過往行人的情景。
19.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以鳥鳴為描寫對象,表達了詞人沉郁苦悶心情的兩句是“ , ”。
20.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坐觀日出時,其中“ , ”兩句落筆在天地相接的地方,寫出了云層和太陽初升時的色彩變化過程。
2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古代英雄叱咤風云、馳騁疆場的名句是“ , ”。
22.《荀子·勸學》中通過對“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結論是“ , ”。
23.《歸園田居》中“ , ”兩句寫掙脫牢籠、回歸田園的愉悅之情。
24.《陳情表》中作者從年齡角度說明可以暫時不應命的原因的兩句是“ , ”。
25.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化用了西晉文學家張載《劍閣銘》中的“一人荷戟,萬夫趑趄”。
26.蘇軾《石鐘山記》中有一膾炙人口的警語“ , ,可乎?”告誡人們在對事物作結論前要注重搜集第一手資料,不可妄加臆斷。
27.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運用反襯手法,通過衣服上的圖畫,反襯人物內心孤獨的兩句是“ , ”。
28.《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認為種植樹木的時候“ , ”,就可以使樹木保全天性,依照自己的本性生長了。
29.《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南朝詩人謝靈運住過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 ”。
30.司馬遷評價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離騷》中“ , ”兩句以早晚采集芳草來表現詩人對“志潔”的堅守。
答
1.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2.而某不量敵之眾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3.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4.簡能而任之 擇善而從之
5.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6.釘頭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7.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8.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9.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10.質勝文則野 文勝質則史
11.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12.如其禮樂 以俟君子
13.豈無山歌與村笛 嘔啞嘲哳難為聽
1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5.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16.推此志也 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7.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18.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19.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20.極天云一線異色 須臾成五采
21.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22.君子生非異也 善假于物也
23.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24.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報養劉之日短也
25.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26.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27.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28.其蒔也若子 其置也若棄
29.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30.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