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①。
注釋:①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望”字點題,“徙倚”即徘徊,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矛盾。“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詩句,表現出詩人迷茫和失意的情緒。
B.頷聯承“望”字而來。緊扣薄暮,巧用“皆”“唯”二字總寫秋色:夕陽余暉暈染下,每一棵樹,每一座山,都呈現著濃濃的秋意。
C,頸聯繼續寫“望”中所見,具體描繪了傍晚時分牧人的伴犢而返、獵手的滿載而歸,表現了詩人安寧恬談的心境。
D.尾聯抒發感情,表明了詩人在現實當中難覓知音,孤苦無依,只好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的詩句,追懷前賢高士,希望與他們為伍。
16.中間兩聯運用了什么手法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晚圖?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答
15.C(3分) 【解析】表現了“詩人安寧恬淡的心境的”理解錯誤。頸聯描繪了傍晚時分鄉野之人放牧歸來的動態場景,反面襯托詩人的郁悶孤單的心境。
16.(6分)(1)遠近結合。頷聯寫樹林都染上秋色,山嶺都披著落日余暉,是遠景;頸聯寫牧人與獵手回歸,是近景。(2)動靜結合。“樹樹秋色”、“山山落暉”是靜景;“驅犢返”、“帶禽歸”是動景。(3)以景襯情(借景抒情)。頷聯用夕陽、秋色正襯詩人的孤單悲涼;頸聯寫鄉人晚歸的歡快場景,反襯詩人郁悶孤單的心境。(每點2分,共6分。) (意思對即可)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