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隰(xi)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節選自《韓非子》)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春往冬反
②遂得道
(2)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同“返”,返回。
②發現。
(2)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有的個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要學會以大自然為師,學會隨時觀察和思考;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問問題;我們要善于向有經驗的人學習,不恥下問。
【解答】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
②句意為:終于找到了道路。得,發現。
(2)本題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與概括。
從文章內容來看,人“迷惑失道”“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可以看出,自然萬物都可以是人類學習的對象;或是我們要虛心求教等。
譯文:
春秋時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征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讓老馬發揮作用了。“于是讓幾匹老馬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螞蟻窩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這樣能干、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習,可是今天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也不愿向別人學習,不是錯得很厲害嗎?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