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苦學
王育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③,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書生抄書。后截蒲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將鬻己以償,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史,仕偽漢,官至太傅。
(選文有刪改)
【注】①豕(shi):豬。②鬻(yù):賣。
2.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育常有暇拾薪(空閑,沒有事的時候)
B.聞而嘉之(用鼻子嗅)
C.育遂博通經史(于是,就)
3.用自己的話說說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
4.王育的“苦學”主要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_兩件事上。
5.郭子敬贊賞王育是因為( )
A.王育是個孤兒,家里很貧窮,小小年紀就給人放牧。
B.王育收集柴草,用賣柴草的錢,請人幫他抄書。
C.王育丟了牲畜,想賣身償還雇主的損失。
6.王育最終學有所成,你覺得關鍵是什么?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從中獲得的啟示。
7..這篇短文可分四層,請簡要概括每層的意思。
答
2.B “聞而嘉之”句意是:聽聞了這件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 示贊賞。聞在這里的意思是:聽聞、聽說。故本題選擇B。
3.后來王育放牧時把羊和豬弄丟了,他的雇主用鞭子打了他。
4. 雇書生抄書 截取蒲枝當筆日夜學習
5.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育將鬻己以償,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這一句可知,郭子敬贊賞王育是因為王育丟了牲畜,想賣身償還雇主的損失。
6.關鍵在于讀書能勤學苦讀,堅持不懈,不被外界不利環(huán)境影響和動搖。
啟示:在學習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遏到困難,只有勇于面對,堅持不懈,勤奮好學,才能學有所成。
7.①寫王育家貧,從小便替人放牧。②寫王育日夜勤奮學習。③寫王育有幸得到郭子敬的幫助指點。④寫王育終成大器。
注釋
1王育: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一位學者
2豕:豬
3暇:空閑的時間
4薪: 柴
5蒲:水楊樹
6笞:鞭打,杖擊
7鬻:賣
8嘉:贊許
9仕:做官
10偽漢:東晉十六國時期我國北方的一個政權,這一政權是與東晉對立的。作者以東晉為正統(tǒng),故稱之為偽漢
11截蒲:截取蒲枝當筆
解釋句子
育將鬻已以償,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
王育準備賣身來償還牲畜的損失,這時郭子敬聽聞了這件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贊賞。
亡失羊豕,其主笞之
丟失了羊群和豬群,它們的主人鞭打他
令育與其子同學
讓王育和他的孩子一起學習
翻譯
王育年少時是一個孤兒,很貧窮。王育是別人家的傭人,負責放牧豬羊,(放牧)地點離學堂很近。王育時常都有空閑的時間,他就收集柴草(賣掉),請書生幫他抄書。后來王育截取蒲枝當筆來學習,從早到晚從來沒有停止。后來王育放牧時把牲畜弄丟了,他的雇主用鞭子打了他。王育準備賣身來償還牲畜的損失,這時郭子敬聽聞了這件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贊賞,所以他代王育償還了豬羊的損失,并且供給他衣服和食物,讓王育與他的兒子一起上學。于是王育就能博通六經與歷史,后來在偽漢作官,一直到了太傅的職位。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