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這兩句是說,詩人羈旅異地,時感孤獨郁悶,春風忽然吹折詩人手種的幾株桃李,似乎連春風也在欺人。借物喻情,反映出詩人飄泊到成都作客的失意心情。
手種桃李非無主, 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 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賞析
組詩第一首總述客愁惱春,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fā)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diào)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shù)枝鮮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語,語助詞。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關(guān)鍵詞:“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