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袞,字洪龍,上古沮陽人也。初為郡五官掾,選為左長史。從太祖征蠕蠕。諸部帥因袞言于太祖曰:“今賊遠糧盡,不宜深入,請速還軍。”太祖令袞問諸部帥,若殺副馬,足三日食否。皆言足也。太祖乃倍道追之,大破之。既而太祖問袞:“卿曹外人知我前問三日糧意乎?”對曰:“皆莫知也。”太祖曰:“此易知耳。蠕蠕奔走數(shù)日,至水必留。計其道程,三日足及。出其不意,彼必驚散,其勢然矣。”袞以太祖言出告部帥,咸曰:“圣策長遠,非愚近所及也。”袞常參大謀,決策幃幄,太祖器之。袞每告人曰:“昔樂毅杖策于燕昭,公遠委身于魏武,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主上天姿杰邁,逸志凌霄,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短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曾問南州人于袞/袞與盧溥州里數(shù)談/薦之/又袞未嘗與崔逞相見/聞風稱美/及中山平/盧溥聚黨為逆/崔逞答書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B.太祖曾問南州人于袞/袞與盧溥州里/數(shù)談薦之/又袞未嘗與崔逞相見/聞風稱美/及中山平/盧溥聚黨為逆/崔逞答書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C.太祖曾問南州人于袞/袞與盧溥州里/數(shù)談薦之/又袞未嘗與崔逞相見/聞風稱美/及中山平盧溥/聚黨為逆/崔逞答書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D.太祖曾問南州人于袞/袞與盧溥州里數(shù)談/薦之/又袞未嘗與崔逞相見/聞風稱美/及中山平盧溥/聚黨為逆/崔逞答書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史為中國古代官名,執(zhí)掌事務不一,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亦稱別駕。
B.帷幄原指室內懸掛的帳幕、帷幔,此指天子決策之處或將帥的幕府、軍帳。
C.委質原指卑幼往見尊長,放下禮物而退出;此指向君主獻禮,表示獻身。
D.農桑本指種地與養(yǎng)蠶,后來泛指農業(yè)生產。勸課農桑就是指導農業(yè)生產。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袞能夠溝通上下關系。他跟隨太祖征伐蠕蠕時,在各部帥和太祖之間起到溝通作用;在殺馬可食的情況下,太祖兼程追擊,趕上并打敗了蠕蠕。
B.張袞深受太祖器重且知恩圖報。他時常參與大事謀劃,在幕帳中決策,得到太祖器重;他每每向別人說起太祖的英武,認為應借機建功,于是誠心侍奉。
C.張袞洞悉時局。慕容寶前來進犯時,向太祖建議以武力鎮(zhèn)壓慕容寶;太祖聽從他的建議,他寫信給慕容寶,慕容寶見信后大為恐懼,逃到和龍。
D.張袞有一定聲望。過了七十歲時,他閉門讀書,安于寧靜,常常手握經(jīng)書,校定書中的錯誤;他喜愛提拔人,善于誘導不知疲倦,士人因此推重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三日足及。出其不意,彼必驚散,其勢然矣。
(2)袞遇創(chuàng)業(yè)之始,以有才謨見任,率心奉上,不顧嫌疑。
參考答案
4.B
5.D
6.C
7.估計他們的里程,三天足以趕上。出乎意料之外,他們必定吃驚逃散,情勢一定是這樣。
張袞遇上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機,因有才能謀略受到侍奉太祖,不顧忌嫌隙猜疑。
關鍵詞:“張袞,字洪龍,上古沮陽人也”閱讀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