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謝萬書①
[東晉]王羲之
古之辭世者……今仆②坐而獲逸③,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
頃④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或以輕薄,庶令舉策數馬⑤,仿佛萬石⑥之風。君謂此何如?
比⑦當與安石⑧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暇。衣食之余,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邪!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⑨之處世,甚欲希風⑩數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注釋】①選自《晉書》,有刪節。②仆:我。③坐而獲逸:指輕易獲得隱退自由。④頃:不久。⑤舉策數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謹慎。⑥萬石:即西漢石奮,與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稱“萬石君”。⑦比:近來。⑧安石:東晉謝安。⑨陸賈、班嗣、楊王孫:都是無為清凈、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風:向往一時的風尚。
15. 下列不是描述“我”辭官歸隱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項是( )
A. 修植桑果,率子抱孫游觀林下 B. 果實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 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頤養閑暇 D. 興言高詠,舉杯斟酒吟詩作對
16. 王羲之在書信中,表明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______,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_____。
17. 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
A. 割而分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莊子)二則》
C. 君謂此何如?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周敦頤《愛蓮說》
D. 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倉鷹擊于殿上 《戰國策 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
15. D
16. ①. 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 ②. 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
17. A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D.文章第三段中“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意思是:要和親友時常舉行歡樂的宴會,雖然不能興致極高地吟詠詩歌。可能是因為這些親友大多文化層次不高,所以“不能興言高詠”;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信息提取。
第二段中,“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意思是:即使立德并不特別的高遠,還想要教養子孫為人要敦厚謙讓。因此表明作者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句子是“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
文末的“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意思是:時常按照陸賈、班嗣、楊王孫等人的處世之道,很想效法這幾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這里的。因此作者的理想追求即“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之:代詞,它/助詞,的;
B.相同,都是動詞,“期望,希望”的意思;
C.相同,都是動詞,“認為”的意思;
D.相同,都是介詞,“在”的意思;
故選A。
參考譯文:
古代避世隱居的人……現在我因獲罪輕易獲得隱退自由,順應我一向的心愿,這是值得高興的事,難道不是上天賜給我的福氣!
不久東游回到故鄉,栽下桑樹和果樹,現在都花開茂盛了,帶領兒子們,抱著小孫子,在其間游玩觀賞。有甜美的果子,就割開分吃,都非常高興。即使立德并不特別的高遠,還想要教養子孫為人要敦厚謙讓。有的為人輕薄,希望能舉起馬鞭來數馬匹數目,好像明萬石君的風度。您認為這樣如何呢?
近來應當和謝安向東游山觀海,并且巡視農田探察地形,安閑地度日。謀求衣食之余,要和親友時常舉行歡樂的宴會,雖然不能興致極高地吟詠詩歌,斟酒滿杯而飲,談談田地里的事情,作為笑談的新聞,其中的意趣,說也說不盡。時常按照陸賈、班嗣、楊王孫等人的處世之道,很想效法這幾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這里的。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