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字賢和,其先隴西成紀人也。賢幼有志節,不妄舉動。嘗出游,遇一老人,須眉皓白,謂之曰:“我年八十,觀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為臺牧,卿□勉之。”九歲,從師季業,略觀大旨而已,不尋章句?;蛑^之曰:“學不精勤,不如不學。”賢曰:“夫人各有志,賢豈能強學待問,領徒授業耶!唯當粗聞教義,補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實銘之于心。”問者慚服。年十四,遭父喪,撫訓諸弟,友愛甚篤。
大統二年,州民豆盧狼害都督大野樹兒①等,據州城反。賢□招集豪杰與之謀曰:“賊起倉卒,便誅二將,其勢雖盛,其志已驕。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殘剝為業。夫以羈旅之賊,而馭烏合之眾,勢自離解。今若從中擊之,賊必喪膽。如吾計者,指日取之。”眾皆從焉。賢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為兩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賊大驚,一戰而敗。狼乃斬關遁走。賢輕與三騎追斬之。遷原州長史,尋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賢雖少從戎旅,而頗閑政事,撫導鄉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隨獨孤信征涼州,平之。又撫慰張掖等五郡而還。俄而茹茹圍逼州城,剽掠居民,驅擁畜牧。賢欲出戰,大都督王德猶豫未決。賢固請,德乃從之。賢勒兵將出,賊密知之,乃引軍退。賢因率騎士追擊,斬二百余級,捕虜百余人,獲駝馬牛羊二萬頭,財物不可勝計。所掠之人,還得安堵。加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師東討,朝議以西道空虛,慮羌、渾侵擾,乃授賢使持節、河州總管、三州七防諸軍事、河州刺史。河州舊非總管,至是創置□。賢乃大營屯田,以省運漕;多設斥候②,以備寇戎。于是羌、渾斂跡,不敢向東。五年,宕昌寇邊,百姓失業,乃于洮州置總管府以鎮遏之。遂廢河州總管,改授賢洮州總管、七防諸軍事、洮州刺史。屬羌寇石門戍,撤破橋道,以絕援軍。賢率千騎御之,前后斬獲數百人,賊乃退走。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入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虜遂震懾,不敢犯塞。餓廢洗州總管,還于河州置總管府,復以賢為之。
高祖思賢舊恩,征拜大將軍。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師,時年六十八。高祖親臨,哀動左右。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涇原秦等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謚曰桓。
【注】①大野樹兒: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賜謝總為大野氏。②斥候:偵察兵。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師受業,略觀大旨而已
B.賊起倉卒,便誅二將
C.賢雖少從戎旅,而頗閑政事
D.高祖親臨,哀動左右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必為臺牧,卿□勉之
②賢□招集豪杰與之謀曰
③河州舊非總管,至是創置□
A.①且
C.①且
11.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人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
B.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人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
C.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入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
D.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入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賢自小就有志向節操,在他十四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擔負起了撫養教育弟弟的責任,彼此十分友愛。
B.對于都督大野樹兒殺害州民豆盧狼、據城作亂一事,李賢認為謀劃得當,就可以誅殺為首的將領,平定叛亂。
C.李賢在跟隨獨孤信平定涼州后,又安撫了張掖等五郡,不久,又帶兵擊退了搶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賢在河州擔任總管期間,積極備戰,打得羌族、渾族害怕不敢進犯,從而境內太平。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夫人各有志,賢豈能強學待問,領徒授業耶!唯當粗聞教義,補己不足。(4分)
(2)賢固請,德乃從之。賢勒兵將出,賊密知之,乃引軍退。(3分)
(3)賢乃大營屯田,以省運漕;多設斥候,以備寇戎。(3分)
參考答案
9.A(受,得到,接受。)
10.D(①必為臺牧,卿其勉之②賢乃招集豪杰與之謀③河州舊非總管,至是創置焉)
11.C(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入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
12.B(都督大野樹兒被州民豆盧狼殺害)
參考譯文:
李賢字賢和,祖先是隴西成紀人。李賢自幼就有志向節操,不輕舉妄動。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見一位老人,須眉雪白,對他說:“我八十歲了,見過很多人,但沒有一個像你這樣。將來必定做到臺臣牧守,你還是好好努力吧。”九歲時,從師學習,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節句子上下功夫。有人對他說:“學習時不專心勤奮,還不如不學。”李賢答道:“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學習,當個帶領徒弟教授學業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內容,彌補自己的不足就夠了。至于忠孝之道,其實早已銘記在心。”問者慚愧而心服。十四歲時父親去世,撫養教育弟弟們,彼此十分友愛。
大統二年(536),州民豆盧狼殺害都督大野樹兒等人,占據州城反叛。李賢于是召集豪杰之士,與他們商量道:“賊眾倉猝起事,殺掉兩位將軍,他們氣勢雖大,但是他們心已驕。他們沒有推行政令,一味殘忍盤剝。以寓居之賊,駕馭臨時拼湊的部眾,勢必自相瓦解。今日如果從城中進攻,賊人必定失魂落魄。按我這個計劃行事,很快就會取勝。”大家都表示服從。李賢率領勇士三百人,分為兩路,乘夜色吶喊殺出。賊眾大驚,一戰而敗,豆盧狼奪關而逃。李賢輕裝騎馬,與三名騎兵追上,殺死豆盧狼。升任原州長史,隨即代理原州政務。
八年,授原州刺史。李賢雖然自少年起就從事征戰,但對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撫教育鄉里,百姓安寧。十二年,跟隨獨孤信平定涼州,又安撫張掖等五郡而返。不久,茹茹圍逼州城,搶劫百姓,趕走牲畜。李賢想要出戰,大都督王德猶豫不決。李賢再三請求,王德才答應。李賢率兵將出,賊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帶兵退去。李賢乘機率領騎兵追擊,斬首二百余級,活捉一百余人,繳獲駝馬牛羊二萬頭,財物不可計算。被掠去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加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大軍東征,朝廷認為西路空虛,擔心羌族、渾族入侵,于是任命李賢為使持節、河州總管、三州七防諸軍事、河州刺史。河州舊無總管,到這時才設置。李賢于是廣泛屯田,來節省漕運;多設偵察兵巡邏,來防備侵犯的敵人。羌、渾因此而收斂,不敢東犯。五年(565),宕昌侵犯邊境,百姓失去家業,于是在洮州設置總管府,用來遏制外敵。廢去河州總管,改授李賢為洮州總管、七防諸軍事、洮州刺史。這時羌人侵犯石門戍,撤毀橋梁,破壞道路,企圖阻斷援軍,李賢率領一千名騎兵抵抗,先后斬殺、俘虜數百人,賊人才退去。羌人又引導吐谷渾數千騎兵,準備侵入西部邊境。李賢暗中得知,派兵埋伏在要道,再次大敗賊軍。敵人震懾,不敢再犯。不久,廢去洮州總管,仍在河州設置總管府,還讓李賢擔任總管。[來源:學科網ZXXK]
高祖懷念李賢舊恩,調他入京,授大將軍。天和四年(569)三月,在京師去世,當年六十八歲。高祖親臨致哀,哭聲感動左右。追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涇原秦等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謚號為“桓”。
關鍵詞:“李賢,字賢和,其先隴西成紀人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