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問離懷知幾許,一溪流水和煙雨”的詞意:問我滿懷思念有幾許?恰似那長流不斷的溪水和那茫茫無際的煙雨。
出自劉仙倫《蝶戀花》
蝶戀花
小立東風誰共語,碧盡行云,依約蘭皋暮。①誰問離懷知幾許,一溪流水和煙雨。
媚蕩楊花無著處,②才伴春來,忙底隨春去。只恐游蜂粘得住,斜陽芳草江頭路。
【注釋】
①蘭皋:長有蘭草之岸。皋,岸。屈原《離騷》:“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②媚蕩楊花無著處:指嬌美的楊花沒有停留的時候。媚蕩,指嬌媚,輕浮。
【譯文】
在東風中片刻佇立誰會與我話語?抬頭望碧空清澈行云萬里,遠處暮色漸濃,隱約可見蘭草布滿在沼澤地。問我滿懷思念有幾許?恰似那長流不斷的溪水和那茫茫無際的煙雨。
嫵媚放蕩的楊花隨風漂泊無定居,它才隨著春天來到這里,為何又要匆匆伴著春天離去。只愿那飛舞的蜂蝶能粘住幾片花絮,從而能為我留住一些春意,每日盼望著你的身影出現,可眼前只見夕陽下的江邊路上依舊芳草萋萋。
【賞析】
這又是一首代思婦抒寫懷人念遠之情的詞。詞以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常格結構成篇。上片寫傍晚時分,女子佇立水邊盼望離人歸來的情景,其中“一溪流水和煙雨”已經飽含感情,是融情于景的佳句。下片借眼前兩個景物的某種象征性來寫情:先借譴責楊花的輕薄和飄蕩不定,來表達對離人的怨恨;后寄希望于飛舞的蜂蝶,想請它們“粘”住春天,也就是留住自己的心上人。全篇不但情景逼真,而且人物心理描寫細致,比喻象征也很生動。
關鍵詞:“誰問離懷知幾許,一溪流水和煙雨”的意思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