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穎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招耕不慕諸侯之榮原充桑根不易有官之寶。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后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嘆。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責也。”士元曰:“仆生出邊垂,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風。”
樂令①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王兄長沙王執權于洛,遂構兵相圖。長沙王親近小人,遠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樂令既允朝望,加有昏親,群小讒于長沙。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豈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釋然,無復疑慮。
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③將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諸人成共嘆之,曰:“年少,一坐之顏回。”仁祖曰:“坐無尼父,焉別顏回!”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翠枝執條,泫然流淚。
(節選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文本二: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犢。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士則”,艾遂自名范,字士則。后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為都尉學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為稻田守叢草吏。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
(節選自《三國志·鄧艾傳》)
【注】①樂令:指尚書令樂廣。②穎:指司馬穎。③謝豫章:指謝尚(字仁祖)的父親,豫章太守謝鯤。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必須斷句,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3分)
昔A伯B成C耦D耕 E不F慕 G諸 H侯 I之 J榮K原L憲M桑 N樞0不P易Q有R官S之T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二千里候之”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閣序》)中的“故”字含義不同。
B.“此乃許、父所以慷慨”與“乃瞻衡宇”(《歸去來兮辭》)中的“乃”字含義不同。
C.“以五男易一女”與“愿以十五城請易壁”(《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易”字含義相同。
D.“以口吃”與“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蘇武傳》)中的“以”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德操對于龐士元的質疑,用伯成不慕富貴和原憲安貧樂道的例子表達自己的志向,龐士元聽后感嘆自己見識短淺。
B.謝仁祖八歲時,他的言談就顯示出奇異的悟性,大家非常贊許他;謝仁祖自己卻表示反對,并說明自己是向孔子學習的。
C.植溫擔任瑯邪內史時曾在金城種下柳樹,多年后他出師北伐再經過此地,看到粗壯的柳樹,發出了“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對鄧艾這一形象的敘寫,文本一側重記言,通過獨特言語表現人物形象,文本二側重敘事,通過典型事件表現人物形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后為奇!(5分)
答: 。
(2)樂令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王兄長沙王執權于洛,遂構兵相圖。(5分)
答: 。
10.EKO(每選對一個得1分,共3分,超出三個不得分)
11.D。““以”分別譯為“因為”和“在……的時候”。A項中的“故”分別譯為“特意”和“舊的,原來的”,B項中的“乃”分別譯為“是”和“于是”,C項中的“易”都譯為“交換”。
12.B。“自己是向孔子學習的”錯誤。
13.
(1)哪有住在豪華宮室,出門肥馬輕車,(左右)有幾十個婢女(侍候),然后成就奇特的事業呢!(“何”、“華屋”、“侍女數十”的句式、“為奇”各1分,句意1分)
(2)尚書令樂廣的女兒嫁給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的哥哥長沙王正在京都洛陽掌管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圖謀取代他。(“適”、“執權于洛”的句式、“構兵”、“圖”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南郡龐士元(龐統)聽說司馬德操(司馬徽)住在穎川,特意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龐士元到了穎川,遇上司馬德操正在采桑葉,龐士元就在車里對司馬德操說:“我聽說大丈夫處世,就應該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哪有用超過江河的能量,去做蠶婦的事!”司馬德操說:“您姑且下車來。您只知道捷徑的疾速,卻不思考是否迷路。從前伯成寧愿種地,也不羨慕做諸侯的榮耀;原憲寧愿居住破屋,也不換取達官的住宅。哪有住在豪華宮室,出門肥馬輕車,(左右)有幾十個婢女(侍候),然后成就奇特的事業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伯夷、叔齊慨嘆的原因啊。即使(呂不韋)竊取了秦國的官爵,有(齊景公)四千匹馬那樣的財富,也是不值得看重的。”龐士元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高深的道理。如果不是叩擊了一下洪鐘、 雷鼓,就不知道它的音響啊。”
鄧艾說話結巴,自稱時常重復說“艾艾”。晉文王和他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回答說:“‘鳳啊鳳啊’,依舊只是一只鳳。”
尚書令樂廣的女兒嫁給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的哥哥長沙王正在京都洛陽掌管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圖謀取代他。長沙王平素親近小人,疏遠君子;凡是在朝居官的,人人感到不安和疑懼。令樂廣在朝廷中既有威望,又和成都王有姻親關系,一些小人就在長沙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長沙王為這事曾經查問過令樂廣,樂廣神色很自然,從容地回答說:“我難道會用五個兒子去換一個女兒?”長沙王從此釋懷,不再懷疑顧慮。
謝仁祖(謝尚)八歲時,他父親豫章太守謝鯤領著他送客。那時他的言談便顯示出奇異的悟性,大家都很贊許他,說:“年紀雖小,也是座中的顏回。”謝仁祖說:“座中沒有孔子,怎么能識別顏回!”
桓溫北伐的時候,經過金城,看見從前任瑯邪內史時所種的柳樹,都已經十圍那么粗了,就感慨地嘆道:“樹木尚且這樣,何況是人呢!”攀著樹枝,抓住柳條兒,淚流不止。
文本二: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鄧艾從小就失去父親,魏太祖曹操攻破荊州后,他也遷移到汝南,為當地農民放牛。十二歲那年,鄧艾隨著母親來到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的碑文,(碑文)寫道:“寫的文章成為世人所推崇的典范,做人成為士大夫所效法的準則。”鄧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則。他的宗族親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這個名字。后來任都尉學士,因為有口吃的毛病,不適宜做文書,于是做了稻田守叢草吏。每當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劃腳,認為軍營該安在何處等,別人常常嘲笑他。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