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自長沙游桂嶺留獻所知
家隔重湖歸未期,更堪南去別深知。
前程笑到山多處,上馬愁逢歲盡時。
四海內無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詩。
朱門只見朱門事,獨把孤寒問阿誰【注】?
【注】阿:作語氣助詞,表示詢問。阿誰:誰個,誰呢?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說在長沙已家隔重湖,歸期未卜,又不堪離開好友繼續南行;言淺情深,直抒胸臆。
B.“山多處”扣題中“游桂嶺”三字,隱喻仕路坎坷、前程渺茫,“笑”字有自我解嘲之意。
C.頸聯上句中的“四海”與“四海無閑田”中的“四海”含義相同,表達了對黎民流離失所的同情。
D.杜荀鸻的律詩善于以家常語作工巧對,如本詩的中間兩聯,對仗工整精巧,用詞淺顯平易。
16.本詩尾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5.C
16.①借代。以“朱門”代指當權的達官貴人,以“孤寒”代指身世寒微的人,表達了詩人出身寒微的悲苦之情。
②對比。“朱門”與“孤寒”兩相對比,突出兩者地位懸殊,表達了詩人沉淪下僚、仕進無望的擔憂。
③反問。“獨……阿誰”是反問,表達了詩人問路無門、無處可依的辛酸之情。
【解析】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C.“表達了對黎民流離失所的同情”錯誤。結合語境,“四海內無容足地’是表現了作者四海飄零、無處可依的困苦境遇。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聯“朱門只見朱門事,獨把孤寒問阿誰”意思是:當權的達官貴人只看到自己的事情,孤獨的人又去問自己誰能給他溫暖與幸福?
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以“朱門”代指當權的達官貴人,以“孤寒”代指身世寒微的人,表達了詩人出身寒微的悲苦之情。
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朱門”與“孤寒”形成鮮明的對比,“朱門”“孤寒”,地位懸殊,表達了詩人沉淪下僚、仕進無望的擔憂。
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獨把孤寒問阿誰?”是反問,詩人反問“誰能給他溫暖與幸福”,表達了詩人問路無門、無處可依的辛酸之情。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