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面對高樓明月,夜不能寐,展讀萬里之外 的故園書信。蕭瑟秋風中傳來搗衣之聲,思鄉之情油然而起。
出自白居易《江樓聞砧》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聞砧。
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
【注釋】
①授衣:謂制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到了九月,就得開始制作過冬用的衣服。《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背景
815年(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與此同時,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條路上被刺負傷。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對叛亂的彰義軍節度使吳元濟進行討伐。事情發生后,白居易認為這是國家的恥辱,次日就上書奏請盡快緝拿兇手歸案,從嚴處理。但是一些權貴怨恨白居易先諫官言事,給他定了僭越的罪名;并誣告他在母親看花墜井死后仍作賞花和新井詩,是大逆不道,有悖名教。結果,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簡析
《江樓聞砧》是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絕句,作于詩人被貶江州期間。詩中寫聞砧望月,表達了對故鄉深深的思念詩題中的“聞砧”,指的是聽到搗衣聲。“砧”為搗衣石。
關鍵詞:“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的意思及全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