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同初行狀①
【清】顧炎武②
3.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直接表現吳生(即吳其流/吳同初)生平行狀的一組是(3分)( C
①砥行立節,落落不茍于世,人以為狂。②世本儒家,下筆數千言,試輒第一。
③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誅,見稱于時。④其寄興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⑤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萬人,莫知尸處。⑥每夜歸,必為母言所與往來者為誰,某某最厚。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平確的一項是((3分)(A
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參考答案
參考譯文:
家鄉二三十年來號稱文人的,沒有不把(追求)浮名和茍且(謀求)所得作為事業的,而我和同縣歸生只喜歡寫古文辭賦,磨練行為,樹立志節,孤傲不茍同于世上一般之人,世人認為(我們)狂妄。(我)不久又結識了吳生,吳生比我們兩人小七歲,因為窮困客居(在)嘉定。我有(個)叔叔(叫)顧蘭服,比我和歸生小兩歲。姐姐的兒子徐履忱比吳生小九歲。五個人各能飲三四斗酒。五月初一,四個人到我家端著酒杯為我母親祝壽。退出來后(我們)飲酒,到半夜,擊掌聊天,非常高興,第二天告別離開。我于是離家赴楊公的征召,不到十天清兵南下,我到蘇州從軍,回來后(參加了)昆山的抗清軍隊,歸生(也)參加了。不久(起義失敗,我)也終于得以脫身,可是吳生戰死了。那年九月,我才探望吳生的家并慰問他的家人,竟然(只有)他的母親正孤獨無依地坐著,(他的母親)告訴我說:“吳家五代單傳,我只有一兒一女。女兒被擄去,兒子死了!有 (一個)孫子,(只有)兩歲,也死了!”我既為吳生的遭遇悲痛,又想起(他們)四人端著酒杯來為我母親祝壽,于是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吳生名其沆,字同初,世代原本是讀書人家,文思敏捷,倚馬可待,考試總是第一。每次說到忠孝和與朋友交往守信用的時候,就(表現出)果斷而不改變(的樣子),北京(發生)變故(的時候),(他)寫了兩篇祭祀已故皇帝、皇后的文章,在當時被稱贊。清兵到了之后,(他)送我書信和一篇記事文,我又從叔叔處得到(他的)兩首詩,(這些詩文內容)都激烈悲切,有古人的遺風。這之后(才)知道(他)描寫思婦情感的作品,是他寄托興致的文字,然而(那些)生命中可以被敬重的內容不在這些作品之中啊。
吳生住在昆山,在抗擊敵人時,堅守城池(拒敵)不出,(城陷,)因而戰死,戰死的將士達四萬人,沒有人知道他尸首所在的地方。因為(吳生)平生愛國不忘君王,(他的)忠義如此顯露在文章中,他犧牲難道(會)有顧惜嗎?(他)活著侍奉母親(很)孝順,每次夜里回家,一定跟母親說與(他)往來的人是誰,誰誰最厚道。(他)死后,我曾多次探望他家,(如果)不得已時,就派仆人探望她。(他)母親看見我,每次都(會)哭泣,又希望她的兒子沒有死又回來了。然而吳生確實死了。
關鍵詞:吳同初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