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勸學》中連用了“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等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
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勸學》中提出 “
3.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新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和荀子
4.荀子在《勸學》中指出:“ 青,
5.“
6.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
7.荀子《勸學》中“
8.“
9.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勸學》中則用“
10.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
11.只要堅持,就會成功。正如《荀子.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12.,
13.《登高》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是:
14.《登高》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凄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
15.《登高》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
16.《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17.《登高》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是:
18.杜甫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發出了“
19.《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現杜甫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決心的那兩詩
20.平時能引起人們美感的事物,卻觸發了深受安史之亂之苦的杜甫的與眾不同的審美感悟:
21.《望岳》中,“
22.《望岳》中“
23.《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點明全詩主旨并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的詩句是:
24.《醉翁亭記》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環境特征(領起全文)的句子是:
25.《醉翁亭記》“醉翁”之號的由來是什么?
26.根據句意填空: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
27.《醉翁亭記》中微露主旨(為后人傳誦)的句子是:
28.《醉翁亭記》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是:
29.《醉翁亭記》描繪山間朝暮變化之景的句子是:
30.《醉翁亭記》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
31.的《醉翁亭記》與
3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從視覺、聽覺角度,同時運用比喻生動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的語句:亂石穿空,
3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語句是:
34.《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赤壁戰場上,周瑜從容嫻雅,沉著應戰,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形象:
35.《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詩人憑吊英雄人物,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語句:
36.大江東去,
【參考答案】
1.荀子
2.學不可以已
3.取之于藍
4.取之于藍
5.故木受繩則直
6.知明而行無過
7.吾嘗終日而思矣
8.君子生非異也
9.積土成山
11.鍥而不舍
12.蚓無爪牙之利
13.風急天高猿嘯哀
14.無邊落木蕭蕭下
15.無邊落木蕭蕭下
16.萬里悲秋常作客
17.艱難苦恨繁霜鬢
18.安得廣廈千方間
19.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20.感時花濺淚
21.造化鐘神秀
22.岱宗夫如何
23.會當凌絕頂
24.環滁皆山也
25.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6.醉翁之意不在酒
27.醉翁之意不在酒。
2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9.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30.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發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陰,(秋)風霜高潔,(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31.歐陽修
32.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3.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34.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5.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6.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關鍵詞:古詩文名句默寫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