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顧征君亭林先生,今之大儒,于書無所不讀,習熟國家典制,以至人情物理,淹貫會通,折衷而守之,卓乎為經濟之學者也。
自漢唐以來,諸儒林立.觀其意思,略與鄭康成、王文中輩相仿佛.皆能深造理窟,力追大雅,以斯文為己任者也。以視今之作者,不啻奏黃鐘、大呂于秋蟲響答之前,其巨細不侔矣.假使先生得時而駕為當代柱石,功業所至,不過封候而止。其于嫻先圣之道,以津逮將來,為天下后世之利,且孰得孰失乎?
今年結夏于此,與二三同人講《易》,復得發其《日知錄》一書觀之.多考古論世之學,而其大旨在于明經術,挾王道,為之三嘆服膺。勸其出以惠學者。余老病荒忽,書數語其后,附以不朽.必欲東觀大海,盡十洲三島之奇,則有先生所著之全書在,非一朝一夕所得而卒業者矣。余不佞,倘如豫之五爻,疾而不死,請得讀書養氣,十年之后,文思少進,為先生細論之。
炎武生性兀傲,不諧于世,身本南人,好居北土。嘗謂人日:“性不能舟行食稻,而喜餐麥墮整。"又謂:“北方之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之人,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其評論切中南北學者之病。嘗至京師,東海兩學士延之飲,設宴,三醑即起。學士日: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卓乎為經濟之學者也
B.王文中輩相仿佛
C.復得發其《日知錄》一書觀之
D.東海兩學士延之飲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抽關啟鑰,盡見其全
B.與二三同人講《易>
C.一為先生細論之
D.-豈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顧炎武先生知識淵博為一代大儒,他在人生失意之時并沒有消沉下去,而是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并以此來效法司馬遷。
B.顧炎武先生一生著述豐富,一心踐行圣賢之道。他在對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注重核實,善于抓住要點,思想深遠義理精粹。
C.顧炎武先生一身才學,卻生不逢時,不得為國家所用。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弘揚先圣之道,從這點看他也是澤被天下的。
D.顧炎武先生性格耿直,不合世俗,對很多事情的處理都有自己的看法,對南北方百姓的生活習性都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評。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o(10分)
(1)上太行,渡黃河,出塞入關,極秦、晉之鄙。
(2)假使先生得時,而駕為當代柱石,功業所至,不過封侯而止。
(3)嘗謂人日:“性不能舟行食稻,而喜餐麥跨鞍o"
參考答案
4.(3分)C 5.(3分)D 6.(3分)D
7. (10分)
(1)(先生)登上太行,渡過黃河,出入邊關要塞,走遍了秦晉的邊境地區。(3分。“極”1分,“鄙”1分,語句通順1分。)
(2)假如先生恰逢其時,您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但所建立的功業不過是封侯罷了。(4分。“得時”1分,“柱石”1分,“所至”1分,語句通順1分。)
(3)(先生)曾經對人說:“我天性不喜歡坐船吃米飯,而喜歡吃面食騎馬。” (3分。“性”1分,“餐”1分,語句通順1分。)
關鍵詞:贈顧征君亭林序